我,还是我吗?
今夜,夜色静美,凉凉的夜风轻抚过湖边的每一寸土地,那么轻柔。今夜,月光柔和,淡淡的月光倾斜在夜空下的每一个角落。今夜,湖的对岸似乎不再那么的遥不可及,我想试试能不能游到那“触手可及”的对岸。我能吗?我真的很想试试,但是妈妈不让,说很危险。但是,这一次,我真的想游过去,或许,试试吧,就这一次。
这湖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冰冷刺骨,在这月色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泛着让人些许心安的暖黄色的光,那湖水宛如一个不可名状的磁场,将我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吸引进这深邃的湖水中。我试着向前游,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可我还是想试一试,但父母的话却像暗夜幽灵一般徘徊在我的心中,“你做不到的”,“水那么深,你会淹死的,千万别去”。以前的我,似乎都默认了我无法游到对岸的事实,我有多少次想要试一试的念头被爸爸妈妈强行制止,不带丝毫犹豫。哼,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的吧,我,或许根本就不是我,是妈妈用来还原她年轻时候的梦想的傀儡。我根本,就不是我。
似乎,游着并没有那么的累,我好像是可以做到的。
我可能就是妈妈的傀儡吧。我的妈妈,我该怎么定义她呢?一个勇于反抗当时的社会因为她的性别而给她扣上枷锁的勇士吗?或许也是吧,当时,人们都认为女性就应该相夫教子,连学校都是不用上的,就算上学,也应该去学习一些针线活儿。但是妈妈偏不,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学习了全部都是男生的医学专业,并且卯足了劲儿去打败他们。
她还做过什么来着?哦,对了,她还跑去一个人人都不喜欢的亚裔教授的办公室去亲吻他,那个教授也就是我的父亲,并且还和他结了婚。妈妈在那段时间似乎一直都在干着自己的事情,她,就是她吧。可是,浪漫过后的柴米油盐,让她变得庸俗与不堪,那本被她翻得书脊都断了、做满了笔记的烹饪书,在证明了她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外,似乎也成了她对这种无聊生活的一种无声的控诉。终于,她离家出走了半年,不对,一年?我也不记得了。这湖水,怎么突然间有些冰冷了呢?
哎,让我在这湖水上飘一会儿吧。
那年,妈妈为了重新抓回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拿到医学的学位证书,选择了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几个月的时间,她或许不会知道,爸爸、哥哥和我有多么的着急,但是,当妈妈突然发现了肚子里的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她终于选择了回家,结束了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出走。
至少,妈妈在那段时间里,就是在重新成为自己吧,只是,现实的这个重压让她不得不回到家里,回到那个整天柴米油盐的日子。我似乎在那段时间里,除了庆幸妈妈的回来之外,还坚定了自己要努力,不让妈妈失望的决心。妈妈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给我制定看起来十分疯狂的学习计划,我很累,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不敢说,因为,我怕了妈妈会不开心。
童年时期妈妈的那一次出走,已经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更留下了梦魇般的阴影。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我开始不是我了,我开始变得一切顺从妈妈的那句“我是会为了你好,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吗?你喜欢这样的”,久而久之,我都忘了,我究竟是不是自己愿意的,只有在真的累了的时候,疲惫的心脏才向我默默控诉着这一切。可是,我是真的怕了妈妈又不开心啊。
算了,还是向前游吧。但是,为什么我会这么的累呢?为什么我这么的困,眼睛好像都睁不开了。湖的对岸明明就在那儿,为什么我觉得它离我越来越远了?我要回去吗?那么累,那么多的期盼,那么多妈妈还没实现的愿望,算了,这一次就算我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看来,我真的要自己问自己一句,我,还是我吗?是,或者不是,可能都已经不重要了。
这湖水,可真凉啊……
这是我在阅读完《无声告白》之后,以莉迪亚的口吻描述的她在自杀前的心理变化。《无声告白》是我在两年前阅读的一本至今都印象深刻的书籍,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或许也是因为在我完成阅读之后,那不由自主倒吸的一口凉气。此种类型的书籍我阅读过很多本,但是能够让我在读完后不寒而栗,心情压抑了半个多月的书,《无声告白》是第一本。
在封面上,有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没有做到,她为了妈妈,放弃了自己,失去了自己;
玛丽琳,莉迪亚的母亲没有做到,她曾经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不顾世俗的眼光,但是,她却还是在了世俗面前,成为了一个庸俗的家庭主妇,把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对孩子究竟想什么、要什么概不考虑,最终,也促成了莉迪亚的死亡;
詹姆斯,莉迪亚的父亲,也没有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随父母到了美国之后,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的与众不同,他拼命融入这个社会,甚至强行让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做,不论他们是否尴尬,是否愿意。
其实,在这本书中,我所描述的莉迪亚在开始处就已经死亡了,她怎么死的,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没有定论,而整本书的叙述,也是围绕着这个破朔迷离的死亡展开的。
白人警察因为詹姆斯的身份,对这个案子也是漫不经心,虽然已经位居教授,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詹姆斯的黄种人身份,在这个白人主导的社会里,他终究是异类,而且,最令人绝望的是,他无法改变这个现状,只能被动接受。而他们也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平日与莉迪亚关系较近的一个男生身上,虽然,他似乎并没有做什么。而父亲在这种状况下,因为妻子的近乎疯狂而又疑神疑鬼的状态,就和自己的助教发生了暧昧不清的关系,不过好在,最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中。
而小女儿,似乎就和他们家中天花板上的那个斑纹一样,一直被忽视着,甚至好像都没有被发现过一样,就这么在家中成了一个隐形人。直到姐姐死后,她才慢慢变成一个“实体”,被父母重视,但这种重视,是以一个女儿的死亡为代价换来的。可能,在莉迪亚死后,父母的观念能有所改变,这对于家庭来说,究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还是一件悲哀的事呢?
莉迪亚走了,用她的离开,向她的父母做了最后的“告白”,“我,想成为真正的我”。正如作者所言,“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对,我从来没有告诉你的所有事,我沉默着,做最后的告白。
文|钟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