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今晨,读了一沓旧日的信件。再抬眼,时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关上那道闸门,因为光阴易逝。

想到“风范”。

终于追完了《觉醒年代》。想到蔡元培先生的风范,和光阴一样,是刻在内心深处的;也如陈年书信,依旧擎着生命的微笑。

风范,无疑是有知识的。知识就是力量。

风范,又绝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知识之外的另一层力量。

知识有形,风范无形。

蔡先生三顾茅庐,诚邀陈独秀先生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风雪之中,他坐在门外,静静地等。他尊重他人,胸怀似海;他学识渊博,但不自立门户;他有拍案而起的尊严,但从不傲慢;他独辟路径,但不存私见;他不哗众取宠,更不在乎打造自己的“知名度”,虽是一校之长,却从不是一方教主。

蔡先生,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无条件尊重,既是一种诗意,也是“兼容并包”的风范。这种风范,是不忘昨日的世界,给予异端的权利,是人类群星的闪耀,人类社会的绝对伦理。

沈从文的宁可辍笔,也不发违心之论,是风范。

屈原投进汨罗江,用生死书写情操,是风范。

拥有一颗童心、一份天真、一种不知功用的纯粹情感,是风范。

美在此时此刻。无目的、无动机、无彼岸,无所争、无所求,不求结果的坚持与付出,是风范。

在深海,修炼成一叶飘带,暗礁挡不住的自由,是风范。

风范无形,难以求证,但它的确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具体地感受得到它:

如一个人的尊严,风范就在那里,令人一分钟也无法忘记。它自自然然地守在那里,看着你、听着你;如山,自然而永远地屹立;如雨,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就是了;如树木,屹立千年,给大自然作证;如星辰,发出自然的光明,照在自己心间,也照在别人心头。

风范,是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

蔡先生的风范,直到今天,也格外让人尊敬。这世上,蔡元培稀有,难有。他超越“左”“右”两极,容下陈独秀、胡适、鲁迅的新文化大旗,也包容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的“小辫子”,为中国多元共生的新文化结构奠定了最重要的第一块基石。他的每一天,都在为生命、心灵、知识和人的尊严作证。

蔡先生是晚清进士、翰林院编修、留学德国的学者,也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他有资格、有知识、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为人却一直真诚、温馨、谦和。如此作风、举止、品行,如此内在的真情真性,恰是北大最宝贵的传统,也是蔡元培先生的风范。

风范,若明镜。照见今古,照见你我,照见千军万马,照见是非曲直,也照见霸道野蛮。

风范在,则美好心灵在;人文维度在;清醒意识在;大彻大悟在;人的婴儿时期在。

风范崛起,人的灵魂才会崛起。

即便野蛮与凶恶很难消失,但风范仍如灯塔。灯塔是自然的,无须他者照明。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觉醒年代》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