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乘六 名著一起读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第一篇,我们今天来讲它。
大学教我现代文学的老师告诉我,读完一篇新的文章,人的脑子里面会不自觉的跳出来一个词或是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这个词或人就反映了你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脑子里面就剩下了两个字:敢和趣。
在那个年代,也就是鲁迅会写这种文章。
托物喻人,展现锋芒
你可能没有看太懂这篇文章在说什么,但是一定会觉得这不是一篇简单的说动物的文章,作者更像是把自己的观点藏着掖着,借猫隐喻。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鲁迅不能直抒胸臆,有一说一?
首先这是鲁迅的行文特色,将敌人取一个绰号,然后进行论战。其次,那是一个说真话有危险的时代。
关于本文,教科书也是这么说的,“这篇散文表面上似在写猫、狗、鼠,实质上是托物喻人,借动物画出反动派及其奴才的嘴脸,抒发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闪现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什么是反动派,到底批判了什么?文章不着急分析,所谓知人论世,我们先看背景。
此文发表于1926年,那个时代的中国,正在经历什么呢?
根据历史进程,1925年到1926年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简而言之就是军政府,由军人控制一个地区的政府机构。当时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还没有开始北伐,中国北方还处于军阀的统治下。
鲁迅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和当时的反动文人论战,也就是文中说的“大角色”。
那么这些“大角色”都做了什么呢?
针砭时弊,嬉笑怒骂
这要从“女师大学潮说起”。关于女师大学潮,我们这里不做赘述,简言之,就是进步学生和校长的矛盾。校长的倒行逆施和其站在北洋军阀的立场,开除了一批进步学生。
在孙中山逝世后,公开站在北洋军阀政府这一边,禁止学生悼念孙中山,并扬言要“整顿学风”,在国耻纪念会上与学生发生冲突以后,又在一家饭店里召集支持自己的老师、职员开会,用学校评议会的决定,把六个学生自治会的成员开除。
之后“大角色”出现了,所谓的“大角色”,就是“现代评论派”。他们的文章,实实在在激怒了鲁迅。他们发文,声称指责学生“不像样子”,呼吁当局尽快整顿学校,“万不可再敷衍姑息下去”。在批评之余,又极力摆出一副客观的中立者姿态。这和文中那些故作姿态的“猫”,不是很像吗?
于是,这才有了鲁迅一系列的论战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文章来看。
自此,我们可以看出,文中的猫,就是鲁迅拿来形容这些“现代评论派”的形象。文章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以覃哈特博士《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一书中狗猫结怨的解释,巧妙地将“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起来,批评他们的“没眼力见”,实际上是说他们在新时代仍然鼓吹旧传统的行为。
鲁迅将“现代评论派”与动物相比,指出:“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
现代评论派就像是伪君子,说假话,干坏事,帮助军阀,但是偏偏要装起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这就是鲁迅“仇猫”的原因。谈到仇猫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折磨弱者和“媚态”。这是猫的描写,也是“现代评论派”的描写。通过上面的背景描写,我相信你肯定能够自己得出答案。
本文的特色确是没有多少战斗的风格的。叙述和议论结合,兼并回忆自己童年的往事,将敌人比作“猫”而大行抨击,不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个风格,你会在本书接下来的文章中看到更多。
下一篇,我们讲解《阿长与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