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妙趣横生的《五猖会》

原创 三乘六 名著一起读

按照顺序,我们今天说《五猖会》这篇文章。
这是笔者非常喜爱的一篇文章。

不过我总觉得,现在的小孩,应该无法体会鲁迅被父亲拦住失落的心情。现在小孩的视角来看,一个庙会,不去也就不去了。《五猖会》的文字并不晦涩难懂,难点在于产生共鸣。因此我决定着重说有关庙会的故事。

小时候,庙会在我的心中拥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穷人家的孩子回忆童年的时候并不全是无忧无虑的美好,而是大量无聊构成的黑白影像。

日常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平日里最期盼的无非是放了学回家看个电视,还并不是总能遇到好的节目,出去和同龄人玩“警察抓小偷”“捉迷藏”也不过是一群人在土里乱滚乱跑。商店也没什么好东西,除了柴米油盐,小山村的商店老板还不会新潮到进些小玩具来卖。我们平时所期盼的,也就是每年的庙会。

我们村子里每年在清明节前后三天,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这时候,搭台唱戏的专业戏班子,兜售着各种奇妙物件的小商贩,缩小版的过山车,海盗船,以及从四面八方过来的各村各镇的赶庙会的人,构成了村里庙会的人山人海。这在娱乐缺乏的年代,显得尤为难得。

不过学校却是从来没有因为庙会而放假的传统。如果没有恰逢周末,都要盼着学校今年能“格外开恩”。每当庙会临近,学校还没有放假消息的时候,做学生的就一天天的苦着脸,偶然听到了某同学说的似乎放假的风言风语,又会开心好几天。

临了,放假自是不必说,如果不放假,老师的那一句“今年清明节不放假”,简直可以比得上鲁迅父亲的“背不会不许去”,或者更严重一些,因为鲁迅父亲至少还是有的商量的。

放假自然不必说,必然是拿着父母给的特别零花钱,疯玩三天。而如果不放假呢,连白天上课都没什么心思。外面嘟嘟哒哒的声音,那海盗船上人们尖叫的声音对于我们,相比于酷刑折磨,怕是还要厉害。

鲁迅先生小时候,大概也是如此吧。我们小时候有电视看,而鲁迅小时候除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他对于庙会的期盼应该是非常高的。他总是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甚至希望自己能够“生一场大病”,好到五猖会里面“扮犯人”。在那个医疗不发达的年代,这样的条件,未免过于沉重了。

本文是一篇人物心理描写以及场景描写非常好的文章,鲁迅真实的写出了自己对于五猖会的期盼,以及在去逛庙会之前父亲的阻拦,自己背书前后的心理变化。至于对“封建教育迫害孩子天性”的批判,我认为言过其实。孩子有天性,做父亲的也有关爱孩子前途的“天性”。我认为这仅仅是一次父亲对于孩子功课的检查,或许只是时间挑选的不对。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家长,只是不太注意自己的方式。

望子成龙,做家长的都是如此,中国的家长,更是这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朝花夕拾》读后感:妙趣横生的《五猖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