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故事》,作者【日本】松居直 -读书笔记

早晨,洗衣、拖地、买菜,一阵忙碌。

坐下来,才看见昨晚的一条QQ消息:季老师,打扰一下,崔翌晨说要您帮忙看一下这本书,给您鉴定一下,是不是好书。

我一看,是《桃花源的故事》,作者【日本】松居直,绘者 蔡皋。于是,立即回复:绝对是好书哦。松居直是日本绘本之父。我只是担心有些深,不过可以读读看。以后也可以重读嘛!

小家伙真可爱,想必得到我的鉴定,他会读得更起劲儿。我也对能静心陪伴小朋友读书的家长,表达由衷的敬意。

《桃花源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为母本,由画家蔡皋绘制,日本松居直先生引入日本,后经唐亚明老师翻译而来。

这是一个满怀希望与温暖的绘本。这希望,不仅源自桃花源,更源自陶渊明笔下充满善意的的平民百姓;这温暖,源自一群避难的人,他们之间相互扶持、相互照顾,传递着宁静、和美的氛围。

他们普通,不是神仙,不羡神仙,多真淳;他们拥有细碎的幸福,但都通过辛苦的农耕获得;他们如临仙境,但既不会长生不老,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劳。

辛劳,从不抱怨;辛劳,从无束缚;辛劳,相互懂得;辛劳,相互愉悦。这是一个向往着自由与美好的故事,这样简单真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代相传,从未褪色。

当然,蔡皋先生的画面语言,也别具审美性。

审美,不仅是懂得,更是愉悦。

审美,不仅是理性,更是强烈的感受。

审美,无概念而有普遍性,无功利而生愉悦感,无目的而合目的性。

这么优美有韵味的书,和孩子一起轻松、自由地读读,多好!选择,即用心选择;共读,就真诚投入;交流,即平等互动。毫无疑问,这就是儿童的审美得以发展的重要之路。

不禁翻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轻轻诵读,以此为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假如我们要寻梦,就借蔡皋先生笔下的那只小船,从小口入,寻光而行吧。如此才可豁然开朗,并怡然自乐。

所以,《桃花源的故事》可谓儿童审美培育的开端。我们当不疾不徐,一路而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桃花源的故事》,作者【日本】松居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