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水长弓
一
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事,先得找到得力的人。可想找到得力的人,至少得弄明白三个问题。
第一个,你想找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你想找的人需要什么?
第三个,你想找的人的需求和你团队干的事的目标是一致的吗?
没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是会导致很多坏后果的。
如果团队明白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可却不知道这些人想要什么,那么很大的可能就是——你看上的牛人看不上你。
而当团队明白投其所好的招揽牛人时,却因为牛人和团队的目标不一致,最终就有可能导致牛人的工作热情下降,甚至跳槽背叛团队。
如果,团队里都是一群理想一致,却没有执行才能的人,大伙眼高手低,或是职能重叠,最终也绝对实现不了团队的目标。
优秀的团队运营官,清楚团队的追求,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人,清楚这些人的追求。甚至,在邀请牛人加入自己的团队时,总能用春风化雨般的言辞,在潜移默化间打动对方,将牛人招至麾下。
水浒里的吴用,便是个优秀的团队运营官。
二
运营官吴用,服务着晁盖这个以打劫生辰岗为主要业务的团队,吴用琢磨着,仅仅依靠晁盖、刘唐和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便想到了招人。
劫生辰纲,是个掉脑袋的活。招来的人,必须是“义胆包天,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生共死”的人物。
想来想去,吴用觉得梁山泊边上石碣村里的阮氏兄弟,是不错的人选。便向晁盖推荐。
晁盖觉得,那你定吧!找个时间把这三个人约到家里来坐坐,谈的投机就拉他们入伙吧!
吴用不愧是个优秀的运营官,他知道三兄弟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请是请不来的,只有自己上门,动之以情,搔到他们的痒处,才能劝他们入伙。
三
到了石碣村,吴用没有像卖保险的人一样,一上门就说明来意。
想招人,说到底是个心理战,你不仅得知道他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要是在谈正事前,知道他们当下生活的近况以及对当前生活是否满意,说话时便能有的放矢,大大增加打动三阮的几率。
吴用先上门拜访了阮小二,叙旧之后,就说“小生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门馆,他要办筵席,用着十数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因此特来相烦足下。”
这话说的真妙,想弄清楚阮小二的生活近况,但又不方便直接问,你是打鱼的,问你有没有鱼,生活好坏自然了如指掌。
果然,阮小二笑了一声,没正面回答。若是打鱼生活过的不错,自然会说些什么。这一笑,就让吴用看到了——意味深长!
吴用也没急着说明来意,他觉得要再看看,看看阮氏三雄家的情况究竟是过的特别苦逼,还是就一般般的不好。
相约阮小五、阮小七的路上,三阮的母亲说到,“(阮小五)鱼又没得打,连日去赌钱。输的没了分文”、阮小七也曾说,“赌钱只是输,我也输的赤条条的。”
俗话说,赌钱汉子家徒壁。阮小五、阮小七赌钱,生计自然是好不了的。加上梁山泊又被林冲等人占据了,不让渔民打鱼,绝了阮氏三雄的衣饭,那日子自然是比王小二还王小二了。
四
还没开始谈招人入伙,吴用就得了阮氏三雄日子过的清苦的信息,吴用觉得这趟没白来。可日子过的清苦,也并不能说明阮氏三雄愿意去干打家劫舍掉脑袋的事。不行,吴用得知道这哥三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既然聊到了梁山泊,绝了他们的衣食,那就就这这个话头,问三阮,你们想不想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呀?
阮小五说:“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称分金银,大块吃肉,成瓮喝酒,当真快活。”(愿意)
阮小七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他们过得一日也好。”(愿意)
阮小二说:“若是但有肯带掣我们,也去了罢。”(愿意)
吴用一听,好家伙!都是胆大心黑的主。好,既然愿意干掉脑袋的活,那就有的谈了,可在谈之前,还有两个问题要明确。既然是招人,忠诚很重要。多少有才华的牛人为了前途富贵卖队友,自己干的这一行的风险太大,这方面一定得慎重。
入伙的事不急,在这之前,吴用还决定对三阮的人品考量一番。
五
吴用试探性地问三阮,敢不敢上梁山捉贼人领赏。
三阮的回答很明确,同是在江湖上混的,绝不干捉同行惹人笑话。
讲义气!很好!但讲原则吗?吴用再问,晁盖那里有一套富贵,咱们半路上把他的钱财劫走平分可好?
三阮再次拒绝,他们说晁盖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不能坏他的道路。
试探至此,吴用终于放心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找武艺高强,重情重义的人。天下间武艺高强的人好找,但这情义无价,却不能够常见。
而他想找的这三个人,早不想过打鱼的日子,有心去取这江湖上的富贵。
更难能可贵的是,晁盖的宗旨是盗亦有道,而三阮也明白大义,虽然敢打家劫舍,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之辈。
招人该搞清楚的问题,吴用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君子之交,先小人,后君子。他当即决定,将这次来的目的,和盘托出,“你们三兄弟在这里,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只是晁保正闻知你三个大名,特意教我来请你们说话。”
于是,便将晁盖有意截取生辰纲一事原原本本的道出。说的三阮热血沸腾,原文道:“一腔热血只卖与晁保正这个识货的。”次日一早,便随着吴用离开石碣村,拽开脚步,取路投东溪村来。
后来,在三阮的帮助下、吴用、晁盖等人顺利夺取生辰纲,却因为细小疏忽,导致官兵捉拿,晁盖等人退至石碣村,全赖三阮在芦苇荡中将官兵全部消灭,才保证了团队一众人等的安全。
吴用识人、知人、用人,说三阮撞筹一篇,堪称水浒里极为经典的招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