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读书笔记 -诗的八堂课

这几天读完了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只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但好在哪里自己又说不清。

其实,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是值得信赖的。更何况,这本书曾荣获“2017中国好书”呢。

当然,读书也不必太在意标签。

01目录简练

博弈第一;滋味第二;声文第三;肌理第四;玄思第五;情色第六;乡愁第七;死亡第八。

这样的目录,字字历练,干净从容。

我喜欢。

02有诗为证

八个篇章,有五个篇章的结尾是“有诗为证”;其余三篇章的末端分别是“无谱可查”“语言的家”“《野草》作证”。

它们,就像眼睛,打开了文字的灵魂之窗。

比如第一篇章《博弈第一》,就给我们带来了卞之琳的《白螺壳》:

空灵的白螺壳,你,

孔眼里不留纤尘,

漏到了我的手里

却有一千种感情……

我感叹他文字的原质,他真的属于弈棋型的诗人。卞之琳的诗既是淘洗和提炼,也是结晶和升华。那一湖烟雨,水一样把人浸透。玲珑吗,白螺壳,我?大海送它到海滩,万一落得人掌握,愿得原始人喜欢。

这首《白螺壳》由“你”到“我”,合物与人,翻过来又卷出去,相依相违的意象构成了一圈圈螺纹,最后上升到“时间磨透于忍耐”的顶点。若说《断章》是赌中妙手,《白螺壳》岂不更是棋中圣手?

棋盘上黑子与白子不动,却好像有生命的精灵在说话,棋手落子的声音那么轻,却响彻一个人的内心。这种“邂逅”,是不期而遇的“邀遇”。诗人匡国泰说得好:“天才只需要一个深蓝的背景,就像飞鸟省略梯子。”

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我个人觉得所谓灵感,不过是相对渐悟而言的顿悟,是旬日艰难之后的刹那轻松。

03滋味独特

读这本书,滋味是独特的。它不是一般的论著,也不是轻飘飘的调侃,而颇具味觉的审美。

有道,有味。“味”成“道”。我们中国的文字,以及就我个人阅读的感性而言,常常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挑剔。有的文章,只需读三五行就够了。这种直觉虽然带有太多主观的不确定性,但却常常引领自己抵达更幽深的地带。

是的,这本书给我疲惫的身体提供了一个“味蕾上的沙发”。它,让我的文字味蕾盛开,很私密,难形容。没有办法,视、听、触、嗅并存,多重并发,是一种联觉体验。

所以,江弱水说“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我们讲滋味,讲品味、趣味、意味、韵味、情味,全都落到一个“味”字上。

他的解读、论述,犹如瓜李里面的“甜”,有“清”味,有“淡”味,有“真”味。

他的文字犹如中国的老豆腐,视觉洁白,触觉幼滑,味觉上偏偏至清无味,但口感极佳,能给我们“静美的抵抗力”。

以诗为证:

黄昏像一个小女孩,

正用舌尖四处摸找着灯的开关。

……

有两声“不”字奔走在时代的虚构中,

像两个舌头的小野兽,冒着热气

在冰封的河面,扭打成一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