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周琐碎,忙碌。
收健康申报表、居家监测卡。带孩子去餐厅认座,指导排队取餐。数次催交德育作业。填代伙明细,交牛奶费……
午自习结束,交代孩子们准备语文书、习字册,准备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
一声抱怨:“啊?”这个“小怪物”的语调是上扬的,表示疑惑、表示惊诧、表示不满。
我轻喝一棒:“就你话多。”
急忙下楼,准备去教导处按指纹,因为每个下午也要打卡签到。一小屁孩跟上,“季老师,课表上写着‘体健’呢!”
“是吗?”这回是我诧异。
“嗯!”他肯定。
打完卡急忙上楼,求证。我诚恳纠错,“孩子们,下午第一节不是语文啊,是体育!”
一阵欢呼。
“小怪物”立刻替我圆场:“季老师,你看错课表了,对吧?你把今天当成星期二了,是不是?你一定是太累了。太累了,眼睛才会花,才可能看串行……”她越说喜悦的分量越重。
看着她喋喋不休的“独特”,我有点羞愧,也有点恍惚。
晚上读《三联生活周刊》总第1098期,卡夫卡的一段话更让我警醒:“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有义务发挥其独特性,但是他必须喜欢他的独特性。”实际上,在学校我们常常有意消除孩子的独特性,因为这样会减轻教育工作的负担。
这个话多的“小怪物”,下课常常喜欢黏着我,替我捏肩、捶背,可上课确实不容易专注。不够专注,当然难得高分。唉——学习拔尖的独特性,常常成了唯一的航标。
当我们看不见孩子的“独特性”时,无疑会消减童年的质量。我的这个“小怪物”,其实自有热情、大方、友善、甜蜜的独特性。她从不记仇,一次次赋予我新鲜的信任。
只是,她喜欢自己的独特性吗?我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她的独特性尽情发挥?“儿童立场”这四个字,我自以为是放在心间的,其实仍不那么懂孩子。或者说,有意无意仍然会伤害到孩子。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我们的伦理教育和知识教育一样,都坠落了。它因为追求浮华而败坏,用人云亦云的方式取代了对事物批判性的评价。
事实上,和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光也没有那么多了。在剩下的300天,争取不被那些华丽的观念所迷惑,让我把专注的目光常看向每一个孩子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