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月的雨水供应严重过剩,每天都是雨天。雨天跟推理很搭。我每天都在看,还陆续买了十几本,大多是卡尔和奎因的。买书是种乐趣,甭管看不看。搁那吃灰也有拥有的乐趣。若有人问:“买这么多书,都看了吗?”不妨这样回答:“买书就像拥有一个让你心动的女人。你拥有她并不是为了时刻想着睡她。但拥有的好处是,你想什么时候睡她都行。”这是男性的视角。女性的视角自个儿想去。
多买点书囤着不是什么坏事。按目前各大平台各种想着掏用户钱包的骚操趋势,以后想在网上看一部老电影听一首老歌的费用肯定少不了。出版界必然有样学样。估计不出几年,看纸质书这种复古潮流就会到来。早些年电子书还叫嚣着要把纸质书干掉,结果它先被手机干掉了。
推理看多了,反倒越发喜欢阿婆和卡尔。他们两三百页就把一个故事讲完了,不像奎因呀迪弗呀宫部美雪呀P.D.詹姆斯这些,一个比一个秀描写,一个比一个写得长。这本不是什么毛病,奈何故事的精彩程度也跟着不断稀释,都快淡出个鸟来了。港真,现在的很多推理,不管是书还是电影,一上来的情节设定就专往复杂的路上走,一个点子扯成一个系列,一部电影拉成一部连续剧,细节太多铺垫太多,看起来没意思。
阿婆和卡尔的书很少让人失望。相比其他作家,我觉得他们至少讲了一个好故事。在对话中完成人物的塑造,在案情的分析中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不需要那么多反转也能折服人。反转又反转,已经成了欧美犯罪悬疑片的套路,也成了日本推理的套路。不多反转几次,好像对不起观众和读者似的。但是看完了以后,哦,原来如此,不过如此。很少会想着什么时候再来一遍。
但这两位大师的书,我倒常想着什么时候再看一遍。既看故事,也看他们对人性的洞察。这感觉挺像看《案发现场》第一部,案情直接,人物真实,结果出乎意料又让人唏嘘不已。第二部剧情也还行,就是人物开始主角聚焦化,配角肉眼可见地削弱了。《基本演绎法》也是如此。越往后看,剧情越往多线叙事和复杂化走,一集讲好一个故事的味道慢慢就淡了。
图片
杨八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