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古今谭概·杂志部》有云:太祖尝至国子监,有厨人进茶。偶称旨,诏赐冠带。有老生员夜独吟曰:“十载寒窗下,何如一盏茶?”帝微行适闻之,应声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这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到访国子监,有一厨子进茶时偶得他欢心,就诏赐厨子为官。有一老秀才知道就酸了,然后就有了太祖这一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碰到这种事情,换谁是那个老秀才,也只能这样酸溜溜一下。资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给不给,怎么给,都是别人的事,由不得你。记得某部电影中有句台词: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说的就是这个理。
帝王之家离我们太遥远,但是平民之家这种一碗水没端平,动辄拿命做托词的事,也实在太常见。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小多啦为此还写了篇文章。我觉得她的一些见解很好,索性当个搬运工,把她的文字搬到下面来了:
我觉得当爸妈的,在家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少生,把资源集中起来用。如果多生,也就两个,前提是做好资源分配。
第一,不要先入为主给孩子灌输什么老大就该付出,老幺受惠理所当然的意识。
如果想要以这种说法来说服孩子?孩子不说什么不代表他就真心接受了你的说法,很多情况下,他是迫于无奈,出于安全考虑的,“不得不”行为。这种由父母反复强调输送的“信息”,会在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强行用人为的方式拉出一条裂痕,甚至是种下敌对的种子。
孩子还小的时候,根本不能理解“老大就该如何如何”的逻辑,出于生存的本能,他当然是要争取多多的,而不是给出多多的,强行让他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就是强压孩子低头,要他忍么。这种忍,可不是大度懂事,爱护弟妹,是他还没有绝对力量能够反抗前的暂时依附。
第二,尽量减少人为性质的“内部分化”,有事大家一起扛。
家里无论大小事情,最好让家庭成员集体参与进来。当爸妈的,遇事分派任务时,不要只拉上老大,把小的排除在外。不要拿还小说事。小不是借口,老大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大”的。不能因为暂时年纪还小,不明白事理,就不给他旁听的机会。作为家里的一份子,有权知道家里的事务。要做到,有力的出力,不能出力的,既不添乱,还要明白自己的那一份,是暂时被其他人分担了,不是没有。
第三,要认清矛盾,而不是转移矛盾。
父母要求大的让小的,这本来也没什么错。自古以来我们的文化就是如此。错就错在“理所应当”四字,说句不好的,在古代,老大挑起大梁肩负家族重担,家产还分大头呢。
其一,父母要做的,就是我前面说的第一点,不要外部植入,给孩子灌输什么,老大就该让着小的,让可以让,但是做爸妈的要知道,要明理,别以为孩子不懂。小孩啥都懂。利益受损的要说,利益受惠的也要说,该补偿的要补偿。
其二,要认识到这属于父母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而不是孩子之间的内部矛盾,别甩锅说孩子不懂事。资源的多少和如何分配,是当父母的问题。孩子作为接受资源的一方,除了争取,是没有最终决定权的。这好比领导手上只有一个好项目,底下两个团队,大家都想要,给谁呢?
大的照顾小的,是没错,但是小的也要体恤大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从来都是双向流动的。把范畴搞混了就是转嫁矛盾。前者属于父母分配资源的问题,是单向关系;后者属于资源交换的问题,是双向关系。这好比父母在外头赚了一块肉和一块鱼,下面有俩儿子。父母要做的事,是想着接下来如何分给,分完就完事了,至于他们得到之后如何行事,那是他们的事。别做主。
图片
杨八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