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
文/许评
“女人心,海底针”。说的是女人心里想的啥?向往啥?追求啥?一般人难猜透。虽说有句歌词叫“女人的心思你别猜”,不过有一种心思无需猜,那就是女人都喜欢“钱财与陪伴”。特别是婚姻中的女人,没有谁不想拥有殷实的家境和老公的陪伴。我这里说的钱财是广义的钱财,包括票子、房子和车子,主要指物质层面。陪伴也是广义的,除了狭义的陪伴,还有相守和和谐的夫妻生活,也包括包容、理解、尊重和心灵相通。
一对夫妻若是财富与陪伴都拥有,无疑是幸福的。然而,多数家庭或多或少在上述两个方面不是周全与满意的。网上有句经典段子:“抱着你就抱不了砖”。一般而言,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军”。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们却有如下几种人生态度。
一是金钱财富物质摆在首位。也就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优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共性。持这样观点的女人也无可厚非。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钱来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宝马车里的女人也有笑的日子,自行车上的女人总有哭的时候。有一女性朋友对我说,能拥有一辆汽车的男人,其生存本领总差不了多少。细细一想也是对的呀,一般来说老是只能让你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其本领能有多大?
另一种妻子则强调“陪伴”。实际上也就是更讲求精神生活。认为“决定婚姻幸福的基础不是金钱,而是真挚的陪伴”。在她们心里,精神上的满足大于物质上的享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道出了陪伴的重要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代人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有道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当时许多人为了过上理想生活,不惜夫妻分离。然而这首《闺怨》中的少妇在登楼眺览春光时,则表现出浓烈的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
最要命的是第三类妻子:努力工作,你说我不陪你。有时间陪你,你又说我没出息,那到底想让我怎么样呢。没有公主命,却患公主病。男人们实在懵圈!其实相当多的男人也懂得与你浪漫,可以时常拥抱你,可他得去搬砖。可是他们面对着残酷的现实,双手抱砖就抱不了你,但是双手一旦放下砖就无法养你和这个家了。
也还有一小众妻子持有与陪伴相对立的论调叫做“距离产生美”,说的是男女之间,应当给对方留有一些空间,或许感情会更加甜蜜幸福。甚至有妻子抱怨丈夫过于陪伴、太黏糊,感到窒息,缺少独立性。距离产生美是本是一个美学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在家庭中,夫妻在一起久了会放大各自缺点,有距离才能给彼此更好的感觉。“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这个道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情侣之间保持恰当的距离是必要的。距离可以使每个人的小缺陷看不到或者被忽略。
凡事都要相对地看,不能绝对。财富与陪伴的孰轻孰重也得因人因时因地来看待与处理。决不可胡乱攀比、不切实际地要求。妻子生病了,就得放下工作,驱车百里也得陪伴在妻子身边。家里揭不开锅了,孩子嗷嗷待哺了,小孩的学费伙食费都没有着落了,你还固守着公主般的妻子,行吗?或者借口爱护妻子、陪伴妻子而不出去努力挣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应尽之责,行吗?
此外,陪伴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时间。女人需要男人陪聊、陪吃和陪购,一起做家务、一起散步、一起旅游,而不是待在家里各看各的手机。在金钱与陪伴不可兼得的时候,我的看法是衣食住行和小孩的成长教育还是要摆在首位。绝不可幼稚地把精神生活凌驾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上,西北风是养活不了家庭养活不了人的。我记得几年前介绍一对男女相亲,女生说自己不会家务,最大的爱好就是美容逛街购物,希望男生会做家务。男生回答十分干脆:那我就呆着家里包做家务,你只需去挣钱养家得了。我听过后哑然一笑。
距离不一定会产生美,分开太久也可能会产生疏远。如何把握?心理学上有一个“刺猬法则”。两只相爱的刺猬,因为寒冷而拥抱在一起,但是因为自身都长满了刺扎得对方身体疼,就分开了一段时间,又因寒冷抱在一起。经过几次反复,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距离:既能互相取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夫妻之间最好也维持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什么是不远不近,就是双方各自安好,不会觉得被打扰也不会觉得被忽视。当需要的时候,他(她)就会立刻出现在你身边。这就是恰当的距离。
总之,我认为对于一个家庭,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个男人,一定的责任心和责任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个妻子,合理理解金钱与陪伴的分量也是十分必要的。物质是婚姻的基础,陪伴是婚姻提质的要素,距离和空间是夫妻和谐的润滑剂。
请记住,各有生活路,同唱幸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