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直面残酷
人的成长其实都是一瞬间的。想让一个男孩成长,那就带他去看自己梦想拥有的“豪车”,自己母亲和妻子,面对“消费”时的窘迫;想让一个女孩成长,那就带她去看“商场的明码标价”、“菜市场的拥挤”,去看这世界上的“我养你啊”和“别忘了是我养的你”;想让小孩子接受生死之事,那就带他去参加“至亲之人的葬礼”······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有些残酷呢?残酷就对了。因为,这世界给了我们两种选择:一种是面对残酷,向阳而生;一种是逃避残酷,苟且偷生。而人生,更多的时候,是由人这个主体,依靠情感做出的,唯心的选择堆砌而成的。
就我个人而言,上大学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成长。有时候,我也觉得难以置信,因为对我改变最大的竟然不是我无法描述的“高三和高四”生涯。说到这里,我想说,女孩子一定不要太早被家庭束缚,一定要上大学。身处现在这样一个真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上大学,这个动词词组,你实现了这个动作,可能并不太会带给你太大的物质改变。但是,大学的某种丰盈,会快速的扩充你的见识,拓展你的格局,从而缩小你上当受骗的概率。
我发现,很多人,准确地来说,是很多青年人,对“见识”这个词有很大意义上的误解。今年20岁的我,经历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面对时代和科技发展所诞生的产物的时候,那种束手无策的尴尬,至今让人思觉心颤。一度时期,我出现自我质疑、否定、甚至是有点浑浑噩噩的状态。最可笑的是,我把它定义为“空窗期”。就是,面对新事物的好奇与茫然共存的那种状态,竟然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你某个时期的认知和人生航向。可能,看起来毫无大碍,但其实细思极恐。那种悲观、自卑、苟且、堕落、无力的不甘都在渐渐地吞噬你。
2022年的暑假,存在的是一个麻木的我。从心理上来说,我穿上了孔乙己的长衫,还给自己带上了与世隔绝的套子和“古板主义”的近视镜,并且偏向了“拿来主义”的另一个极端。等我看完几本比较喜欢的书之后,我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理想还是苟且?”这问题真的太复杂了。而且,不仅仅是生活、斗志的问题,就连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出现了“空窗期”。
简单来说,就是我不再动了,就像一条死去的蛇,提起来是一串,放下来是一堆。
众所周知的是,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为今天这样,是因为“劳动”。“动”一直改变着每个人,改变着世界,当一个人不在动的时候,至少说明他是停滞不前的。更何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进就等于倒退”。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些年有句被炒的很火的话“舒服是留给死人的,累就对了,那证明你还活着,还是走上坡路的”。
有时候,总觉得谈理想太空洞了些。可当我没有了理想之后,我才看到,没有理想,连身心俱疲都不配拥有了。你能拥有的是仅剩的空虚、寂寞和面对现实的无力。
所以,年纪以“二”开头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堕落的时候,不妨去看看《二十不惑》里青年人的挣扎,看看《我的前半生》里,靠别人而失去自我的最终下场;看看《流金岁月》里,锁锁的金钱观、处世观;看看《有你才有家》里,老江头倔强的父爱;看看《鸡毛飞上天》里陈江河的坚定和他“进四出六”的生意经,你会发现物理存在挺值得的。
那么,你也终将明白。
年轻的我们,没有资格总是停留在舒适区,没有资格好高骛远。只有踏踏实实的,往前走。哪怕一小步一小步的走,但是往前迈的那一步,我们是要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去构造它的,不然的话,恐怕它会是一件特别拧巴的事情。就是会勇气可嘉,但是,却不一定会收获好的或者说期许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花时间,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要看到自己的美,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去克服!去止损!去成长!去改变!
残酷从来都存在,明白残酷,感受残酷,但从不惧怕残酷,这才是00后该有的样子。等我们有能力给残酷交付满意答卷的时候,我们就也能体验满意的生活,快意潇洒的人生!(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刘兰,学生,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分享快乐,记录自身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