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无义战

 吴越以两国战争的一己之力,鲜活阐释孟子“春秋无义战”。

  早前,古公亶父有意经三子季历之手传位孙子姬昌,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外奔荆蛮,当地追随者众,立吴国。

  大禹治水功成,巡行天下,长眠于会稽。后禹迹宗庙祭祀断绝,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后,为免重蹈失国覆辙,封庶子无余至会稽,奉守禹祖祭祀。后为越国。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创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深受周礼文化影响的中原诸侯各国,概不会趁别国服丧之际进犯。然吴、越两国显然没太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

  公元前496年,吴国趁越王允常去世、越国国丧之际,出兵伐越,即第二次檇李之战。

  新晋越王勾践御驾亲征,以士兵、囚徒抹脖子自杀、唬得吴军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之时,带领越军冲锋陷阵,吴军阵形大乱,兵败如山倒,吴王阖闾也死于此战。

  而后,越王勾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公元前494年,在吴国为阖闾服国丧之际,出兵伐吴。

  吴王夫差怀国恨家仇,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

  四面楚歌之际,范蠡力劝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以期他日重振越国。

  文种往吴营求和,吴王夫差不置可否,伍子胥极力反对,极陈吴越一衣带水,一山不容二虎,非吴灭越,则越灭吴。

  文种向吴国太宰伯嚭奉上珍宝、美女,通过伯嚭从中斡旋,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投降,越王勾践为吴国奴。

  之后就是吴王夫差放虎归山、赐死伍子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举兵灭吴、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的一系列故事了。

  从公元前510年第一次檇李之战,至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筹谋多年,越国这只黄雀,终于吞下了吴国这只螳螂。

  越王勾践心胸狭隘,能共苦不能同甘。逼走范蠡,逼死文种,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但就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言,勾践目标清晰,因此能屈能伸,忍常人所不能忍。

  故,行事时,认清目标,大局为重,不为旁枝末节所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吴越无义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