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
你好!永济笔会线上听过你的宏论,知道你是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所以就读书过程中认识的几个字向你请教。
以前读历史原著,只注重搜集史料,而对文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往往误读还昏然不觉。
近日翻阅《大学读文》(第11版),其中选录了《苏武传》(节选)一文,有“注释”、有“评析”。这次重读之后,让我产生了与过去不一样的感觉和收获。
《苏武传》是班固《汉书》中的优秀传记之一,它在记述苏武出使匈奴19年间坎坷经历的过程中,也反映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外交关系情况,双方时战时和,互有降臣降将。
其中牵连出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些名称,有人名、地名,有称号、封号等。读了觉得很奇怪,有的虽用汉字来书写,而与一般的汉字读音却完全不同。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且(ju)鞮(di)侯单于初立时,慑于西汉的威势,先是千方百计讨好汉武帝,等武帝派苏武出使到了匈奴,他又显得骄横异常,让西汉大失所望。
我们知道,“单于”是匈奴各部落联盟的首领,读作单(chan)于。而“且鞮侯”是他的称号,读作且(ju)鞮侯,多数人就不一定读得准。
由是推之,当时西域有个昙花一现的小国叫且末,后来被鄯善所并,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且(qie)末县,但是我仍然怀疑,那个西域小国“且末”还是应该读作且(ju)末的。
正当且鞮侯单于就要送苏武回去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gou)王与驻扎在长水的胡骑虞常谋反,准备劫持单于的母亲阏(yan)氏归附西汉,不料事情败露,缑王战死,虞常被俘,还牵连到出使匈奴的副将张胜,于是苏武他们就被扣留下来了。
这里提到的“阏氏”,是匈奴单于之妻的封号,读作阏氏(zhi)。今天甘肃有座阏氏(yan zhi,也写作“焉支”)山,它读音的由来是不是受匈奴文化影响的结果呢,我想应该如此。
我还由此想到了西域古国大月氏(zhi)。它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势力强大,经常与匈奴打仗。
当年西汉派张骞出使西域,其初衷本不是去经商、进行文化交流什么的,而是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以图夹攻匈奴。
关于“大月氏”的读音,我们上中学历史课的时候,一直读作大月(rou)氏,在《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实不同的两个字,因此读音常被混淆。
后经王国维等人考证,先秦古籍《逸周书》和《穆天子传》中提到的“禺氏”、“禺知”,其实就是《史记》、《汉书》中所说的“月氏”,“月”、“禺”音相近,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读,所以“月”应读作yue。
历史学家岑仲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也认为“月氏”应读作yue zhi。此外,在古代西域先后存在的36个国家中,其国名读音比较奇葩的还有龟(qiu)兹、尉(yu)犁、乌秅(na)、小宛(yuan)等。
上边提到的那个战死的缑王,是昆邪王的外甥,他先是同昆邪王一起投降西汉,然后又跟西汉降将赵破奴一起跑到匈奴那边,是个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人。
这里引出的“昆邪王”,是匈奴贵族的封号,读作昆(hun)邪(ye)王。由此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是其称号,读作呼韩邪(ye),他是匈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代君主,曾三次来长安朝见汉帝,推行和亲政策,迎娶王昭君为妻,并册封她为“宁胡阏氏”,创造了汉匈之间近半个世纪相安无事的和平局面。
这里还要提到另一位匈奴君主冒顿单于,“冒顿”是他的名字,读作冒(mo)顿(du),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好战分子,对外纵横驰骋,开疆拓土,统一了北方草原,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
可以想见,匈奴单于、贵族名称的读音多有意思!
苏武在北海牧羊期间,单于多次派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来劝降,一次他告诉苏武从“区脱捕得云中生口”,得知汉武帝驾崩的消息。
这里所说的“区脱”,是个地道的匈奴语,读作区(ou)脱,关于它的涵义,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是指在汉与匈奴边界所立的土堡哨所,颜师古注曰:“区脱,土室,胡儿所作以候汉者也。”
另一说是指汉匈双方都管辖不到的边境地带,王先谦曾注曰:“区脱犹俗之边际,匈奴与汉连界,各谓之区脱。”后来泛称边境哨所为“区脱”。
如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清徐秉义《圣武成功诗》:“负险营区脱,凭遐树拂庐。”
这样,“区脱”就从一句晦涩难懂的匈奴语,慢慢渗透进中华文化血液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词汇了。
综上所述,从西汉甚至先秦时代开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就与匈奴、西域诸国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交往和联系。
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一些用汉字来书写的少数民族语言还保留着原有的读音,于是《史记》、《汉书》等史籍中就出现了许多用“胡语”发音的文字。
它虽然给我们阅读史书带来困难,但也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历史、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从而折射出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当然,上面提到的只是我读《苏武传》时发现和联想到的几个字(词),坐井观天,局限很大。
至于在《汉书》其它篇章中,甚或在我国民族历史浩瀚的文献中,我想这种情况应该还有不少。敝人愚陋,希不吝赐教。
顺颂
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