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一蓑烟雨(中)——读《大美中国|两宋卷开时似雪 谢时似雪》

一蓑烟雨(中)

作者:王璐

两宋时代的文学成就自然首推宋词,说宋词之前,咱先聊聊宋诗。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流派当属西昆体,“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为首的一大批馆阁诗人,以效法李商隐隐晦诗风入手,在典实密丽、格调深婉处下功夫,以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作为“宋初三体”之一,西昆体独领风骚诗坛四十年,最后被“真正将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发展到极端”的以黄庭坚、陈师道等为代表的“江西派”所取代。“‘文字’‘才学’‘议论’或许有助于宋朝诗人彰明自己独特的时代个性,但这些毕竟不是艺术本身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于是,“在唐诗的高峰之后,又有了宋词的绝顶。”
中国诗歌自《诗经》至《楚辞》,四言发展到六言,再到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唐诗,单、双音节的交替变化、相互作用,平仄的参差互用,汉语发音声调节奏的变化逐渐达到了优美动听的地步。到了晚唐五代时,艳情婉约的“花间词”横空出世,温庭筠、冯延巳、李煜等词人应运而生,长短句崛起,打破了五言、七言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伴随着音律不同的词牌,进入了一个优美而动人的艺术世界。清代王国维指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
诗言志,文载道。词是什么?是“诗余”,是“艳科”,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但如果说,诗文是士大夫端着架子卖弄才学和典故,那么,词便是人们情到深处的击节而歌,人性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放纵。唐圭璋《全宋词》所辑录的宋词作者共1300余人,作品有2万余首,宋代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词人。个人觉得,北宋词要好于南宋,言之有物,不像南宋词辞藻堆砌铺排,内容空洞、华而不实了。本书中,宋词也是北宋和南宋分别介绍的,为便于梳理、条理更清晰,我这个读书笔记也先说北宋吧,大部分鉴赏书籍也是这么分开编写的。

宋词以婉约派为主,无论是作者、作品的数量还是成就、影响,此外,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本书将婉约派的柳永另列了俚俗派,柳词确实为“市井珠玑”。李清照一直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本书将其作为北宋词坛婉约派代表人物加以解读。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文人多命途多舛,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情感的最低处,切肤之痛、绝望而歌,方有感人之作。晏殊是文人中比较突出的例外:官至宰相者少,官至宰相后还能写词者更少,(如清代的纳兰容若就没能逃过多愁词人与富贵不相容的宿命),即便内容奢靡虚浮,然文辞依旧清丽脱俗,文学造诣无可挑剔。如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且自然流畅,真正妙手偶得。其子晏几道没有了父亲那样的荣华富贵与闲适豁达,只可吟出“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般香艳的句子了。
与大晏性情、遭遇都迥然不同的柳永,才华横溢却又放荡不羁,终日浪迹于秦楼楚馆、市井街头。据说,一次落榜后,柳永写了首《鹤冲天》申述自己的不满,词中有句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该词传入宫中,龙颜不悦,“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后浪子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继续自己流连花丛,浅吟低唱的生活。《乐章集》存柳永词212首,若以62字为小令和慢词的分界线,柳词中的小令只有20余首,一改前人和当时词人多写小令的做法,并确立了其“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的慢词长调基本写作模式。其代表作《雨霖铃》,在102字的篇幅内,很好地把控了开与阖、张与驰、情与景、声与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正是基于人间冷暖的深切体验和艺术经验的高度积累,柳永的词当时流传极广,深受民众喜爱,以至于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的地步。但俚俗的柳词仍不被王公贵族、士大夫阶层所尊崇,这其中就包括大文豪苏轼。秦观有首著名的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因其中有句“销魂当此际”,即被苏公调侃说是“学柳七作词”。(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花庵词选》)

好多人说苏轼不懂音律、不会写婉约之词,并拿出《念奴娇·大江东去》专门讨论,反方则以其《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之意境、语境、情境来辩驳。苏轼是个文艺全才,不通音律说不过去,但正如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言:“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对词体裁内容的拓展变革与解放,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所以,即使偶尔“不谐音律”也在所不顾。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能苦中作乐、笑对沧桑,今人感同身受、推崇喜爱者众多,其词作《定风波》中有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说是他达观处世态度的真实写照!

校对:秦婧

崔白《双喜图》

作者简介
海棠依旧:原名王璐,安徽省南陵县邮政储蓄银行员工,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以创作散文、诗歌为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王璐:一蓑烟雨(中)——读《大美中国|两宋卷开时似雪 谢时似雪》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