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读唐诗,继续说义山。
提及李商隐,人们免不了会唏嘘他拧巴的一生。和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一样,一辈子都想进士及第,入朝拜相,施展抱负,可一辈子都纠结在牛党和李党之间,所有的机遇都被他完美地错过;作为长子他自觉有义务担负家道中兴的责任,但又很羡慕庄子之道的逍遥快活,左右摇摆,纠缠反复,举棋不定;终生穷困潦倒,努力地讨生活,可写出了终唐一代最唯美的情诗,就连当时文坛大名鼎鼎的白居易都感叹到“吾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好不容易有了一段美满的姻缘,然而不久妻子王氏又早早离他而去,徒留他发出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千古悲叹。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稂丽,缠绵悱恻,但由于诗中意境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就连最喜欢他的元好问都浩叹“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他的诗,就像一首迷幻摇滚乐,凄美绮艳,让人琢磨不透。
在古典诗词中,“雨”是很常用的意象,表现的意境很丰富,有表现生活场景的,比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描写田园风情的,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表达离愁别绪的,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抒发人生哲理的,比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有表现艺术效果的,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夏秋冬四季,总有一场雨,能撩拨起诗人敏感的心灵,让诗人通过一场场或大或小、或急或缓的“雨”,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悲。
古人讲,境由心生。李商隐也不例外,他写了很多关于“雨”的诗句,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通过李商隐四首春夏秋冬的“雨诗”,就可以窥见他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苦愁,以及他迷离的心境。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对李商隐的诗就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朱光潜说:“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一个人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精神世界,和李商隐一起,解读几首关于“雨”的美丽情诗。
先说李商隐的一场春雨。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三十七岁的李商隐受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担任幕府。自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考中进士之后,李商隐的仕途就像他美丽的情诗一样扑朔迷离,捉摸不透。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使他长期在牛党和李党之间徘徊,企图两边讨好,但两边都不待见,十二年兜兜转转,从弘农县尉起步,到头来仍是一个盩厔县尉,官阶几乎没有变化,仍是一个九品小官,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让他十分悲观。就在这时,卢弘正的邀请,对他来说就是一根稻草,卢弘正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于是,接到邀请,他欣然前往。
路途中,经过一家客栈住宿了一夜。时逢雨夜,李商隐倍感寂寥,他想到了自己浩渺如烟波的前途,想到了远在异地疾病缠身的妻子,想到自己到处奔波犹如乞丐一样的窘境,不禁悲从心来,提笔写下了一首《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初春时节,我身披白色衣服躺在客栈的床上,眼前寂寥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当年,你住在红楼里,隔着雨与我俩俩相望,倍感凄凉,我伫立许久默默地转身离去,任瓢泼大雨如幕帘一样在风中摆动。如今,暮春时节,我奔波在旅途,与你许久不见,令人感伤,偶尔只有在残宵梦里才能与你重逢。我的一片痴情,无法遥寄给你,只能阴云弥漫中展翅高飞的大雁为我传书。
天空飘洒的春雨,依稀的梦境,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音书难寄的苦闷,在这首诗中得到完美的体现。特别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句,红色本来温暖的的色彩,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通过这种反差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怅然忧伤的心境。李商隐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诗句极细微地写出自己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再看李商隐的一场夏雨。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十九岁的李商隐经过几番周折,终于获得了考取进士的资格,然而由于没有背景,不出意料的初试失败。此时移居洛阳的他,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特别是令狐楚,很欣赏李商隐的文采,对其十分器重,还让儿子令狐绹亲自带领李商隐结交人脉,扩大影响。
令狐楚不仅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而且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他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在唐代,各种公文章表奏折那都是要写骈文的。为了让李商隐的以后的仕途走得更稳,令狐楚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写作骈文的方法传授给李商隐,每个月都给他布置几个题目,让他写,写完之后,令狐楚一篇一篇地改,指出文章中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悟性很高的李商隐骈文写作技巧得到了飞跃的提升,不仅如此,后来,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邀请李商隐到他的幕府做巡官。
有长辈的关爱,有功名在身,没有案牍劳形,没有情感牵绊。此时的李义山,度过了人生难得的一段平淡时期。那年夏天,天平节度使府邸的一场细雨之后,天色葱茏,微凉舒爽,李商隐于是写下了一首《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当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就像这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细雨,如天宫的帷帘稀疏而广阔,覆盖了整个天地,诗人站立在府邸中,望着广袤的天空纷纷落下的细雨,宛若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似从天空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那从天而降细细碎碎的细雨啊,如同神女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发梢的水珠熠熠地闪着光泽。楚女,指《楚辞·九歌》里描写的神女,李商隐在这里是想象神女当时的姿态,湿漉漉的长发,传达出了丝丝凉意,如同这刚洒落的细雨。这首诗全篇都是在描写细雨,但全篇没有一个“雨”字。李商隐以新奇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仲夏时分,蒙蒙细雨迷人的景象,并构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意境非常优美,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再看李商隐的一场秋雨。
大中五年(851年)春,卢弘正在任上去世,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的李商隐再一次失去了靠山,不得不另谋出路。时年七月,西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李商隐随他赴川,成为他的参军。入川途中,李商隐接到妻子的来信,询问归期,然而秋雨绵绵,交通中断,滞留荆楚的李商隐,被秋雨阻隔,归期无法确定,于是便写了首《夜雨寄北》(又名《夜雨寄内》)寄给了妻子。让人伤心的是,此时的李商隐还不知道,就在他接到这封书信的时候,美丽温柔的妻子已经在几个月之前去世了。这封书信也成为他写给妻子最后的绝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雨,却已涨满秋池。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身居异乡、羁旅未卜的诗人写给久居长安、伉俪情深的妻子的情诗,也是一首爱的挽歌。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跌宕有致;巴山夜雨涨秋池,盈盈秋水,心绪难平;何当共剪西窗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却话巴山夜雨时,盼望相聚,期待重逢。夜雨绵绵密密,淅淅沥沥,羁旅之愁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夜空,也弥漫于读者的心里。
李商隐的一生也许是不幸的,但所幸他拥有了世间最美好的爱情,“西窗剪烛”“巴山夜雨”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极度唯美意境的画面,千百年来,这幅画面每每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定格在家乡安静祥和的夜晚,多么温馨浪漫的图画啊!
最后,再看李商隐的一场冬雨。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十六岁的李商隐因父亲去世,家庭生活贫困,决定去邻县济源的玉阳山学道。唐代皇帝姓李,尊崇道家始祖老子为先祖,并开设“道科”考试,为儒家“五经”之外的另一科,等于给天下贫寒之士多了一个上升通道。玉阳山有两峰,男女倒是分别居住在东西峰。唐代比较开放,修道时经常有男女道士一起修习道事,行气练功。所以李商隐也经常跨过玉溪到玉阳西山与女道士一起男女双修,在修炼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位女道士宋华阳。这位女道士其实是唐明皇的妹妹玉真公主的侍女,跟着公主一起修道,经常住在玉阳宫,一来二去,就和李商隐相恋了。
一个春日的黄昏,李商隐骑着斑骓马到西山办事,完事之后,他本想到观中四处看看,希望能碰上宋华阳。然而,公主规定的清规戒律非常严格,不允许男道士在观中随意行走,他只好牵马在观外的小河边痴痴地等着,等着那个半掩团扇、对着自己嫣然一笑的清丽女子,于是写了一首无题,其中写到“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李商隐等了三个时辰,仍未等到心上人,怅然骑着马走了,那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还给宋华阳写了一封信托人捎给她,表达思念,期待重逢,然而,这封信石沉大海。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到了大雪纷飞的冬日,李商隐的思念之情愈加炙热,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一个雪月交光的夜晚,李商隐在此踏过浅浅的玉溪,来到西山玉阳观,但见观门紧锁,玉阳观如昆仑山上的十二层高楼,静静地矗立着,一片沉寂,他知道今晚或许又要空跑一趟了,他决定写一首诗,从门缝里塞过去,或许明日清晨女道士们就能看见,或许有人会带给宋华阳。这首诗就是很有名的《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紫府中有一位名叫宝灯的仙人,他勤学苦练以至于大冬天来茶饮都来不及喝冻成了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一个下着大雪、雪月交光的夜晚,他仍旧没有偷懒休息,而是在那高高的有着积雪的楼台上辛劳夜读。
月色如洗,雪寒孤冷。李商隐明面上写仙人勤学苦练,暗含的意思是写自己的思念。他很隐晦地将自己的暗恋投射到仙人身上,将仙人所饮之水比作云浆,将积雪的楼台比作犹如美玉砌成的神仙的居处,他一定相信,在大雪明月的夜晚,她会因为牵挂他而独自登上最高的楼。这就是李商隐和宋华阳的爱恋,美轮美奂,又冰透骨髓。
后来,俩人终于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在一起,然而,短暂的欢愉之后,便是深深的落寞,巨大的身份落差横亘在他俩面前,仅凭他们微薄的力量,难以冲开这有形和无形的牢笼。后来,公主降下旨来,李商隐被逐下山,宋华阳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的是长久的别离。一段刚刚冒起的爱情之花,就这样被无情地扑灭了。
多年之后,他们在长安在此相遇,那一年李商隐已经四十多岁了,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官,拖着一生病痛,而宋华阳则成了一位心无杂念的道士,终日住在长安的华阳观中清修。时过境迁,他明白,他们已非过往,在经历过生活的种种磨难困苦之后,若想再拾旧情,真是有心无力了。
……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这四首关于春夏秋冬的“雨”诗,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有欢愉,有轻松,但更多的是哀叹与悲伤。这些凄美的诗句,犹如他拧巴的人生一样,纠结缠绕,扑朔迷离,给人以朦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