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那些事儿

过年了,谈点轻松的话题,写些轻松的文字。

过年走亲访友,免不了推杯换盏,喝几杯。一高兴,就容易喝高,一喝高,就会出醜;一出醜,免不了家人的责骂;一责骂,就后悔;一后悔,就赌咒发誓要戒酒;一戒酒,更后悔,抓耳挠腮,找各种理由破戒;一破戒,就有下一次了,再喝高,就又出醜了……酒鬼们就在这种循环中不断的戒酒、破戒,最终,戒酒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不惟今人,自古到今,戒酒都是件很难的事儿。不信?您看看历史上关于戒酒的那些事儿。

第一个大张旗鼓宣布要戒酒的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的陶老先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辈子闲云野鹤惯了,尽管也做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等小官,当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个彭泽县令,可当了八十多天便辞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闲暇时刻,种种庄稼,养养花,斗斗鸡,“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小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就连辛弃疾都羡慕说:“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五柳先生一生爱好广泛,但论说最喜欢的,还要属饮酒了。他不但能喝,也能写,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这当然是夸张,不过,陶渊明喜欢酒是真的,他写过的关于喝酒醉酒的诗句包括但不限于“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等等,简直太多太多了,有好事者统计,光题目上有酒或内容涉及到酒的就有近二十多首,不可谓不多。

当然,五柳先生也是凡人,喝多了也出醜,“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一出醜,也后悔;一后悔,便哭着喊着要戒酒了,为此,他还专门写了首戒酒诗,名字就叫《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的家在县城边上,每天逍遥悠闲,在树荫下闲坐,在柴门前散步,吃点园中的葵菜,和小儿子玩耍,闲来喝喝小酒,晚上不喝就睡不安,早晨不喝起床难,本打算把酒戒了,可戒完酒后心里闷闷不乐,可只有戒酒才能让身心健康。从此一直戒下去,一直戒到能成神仙,戒得仙颜换旧容,岂止戒它千万年!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句句都有个“止”字,可以说,五柳先生为了戒酒也算拼了命了。

然并卵,过了不久,陶渊明就破戒了,又继续喝上了,也继续写喝酒的诗,而这首《止酒》,也成了家人和朋友讥笑他的证据了。

再说说辛弃疾戒酒的事儿。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写下了很多关于抗金的名句,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等等,太多太多了。从这些满怀爱国激情的炙热诗句中,我们能读到他的那颗忧国忧民的情怀。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多次上书请战,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拒绝和被贬,久而久之,他的豪情与锐气,便遗失在北固楼阁、寻常巷陌和郁孤台上了,为排遣心中苦郁,他不得已将心思稍稍转移到山水田园上,转移到一醉可解忧的酒上。

和陶渊明一样,辛弃疾无酒不欢,无酒不成词。他还写下一首《卜算子·饮酒成病》的打油词:“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意思是喝酒的人可以修仙,不喝酒的人可以学佛,然而不喝酒并不能保证可以长命百岁,你看那释迦牟尼八十多岁就涅槃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酒啊尽管大量喝,跟健康没啥关系,就“且进杯中物”吧!

哈哈,稼轩先生太可爱了,不就是喝酒么,找这么多理由干嘛。

虽然辛弃疾嗜酒如命,但他十分清楚饮酒过度的坏处,所以他曾一度下决心想要戒掉杯中之物,写下一首《沁园春•杯汝来前》: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这首词的大意是:酒杯,你靠近我跟前来,老夫今天要整饬自身,不使它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经年累月酒喝若狂,喉咙干得像焦釜,真不自在;现在我终于患病疏懒嗜睡,一躺下便鼾声如雷。你却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说醉死何妨就地埋。”可叹啊,你对于自己的知心朋友,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薄情少恩令人愤慨!再加上以歌舞作饮酒的媒介,算起来应该把酒当作鸩毒疑猜。何况怨恨不管是大是小,都产生于人们过分的钟爱;事物无论多么美好,喜爱过度也会变成灾害。现在我郑重地与你约定:‘你不要再逗留,应当赶快离开,我的力量仍然可以将你摔坏。’酒杯惶恐地连连拜谢,说:“你赶我走,我就离去,招我来,我也一定再回来。”

一看都知道,辛弃疾诗用拟人化的口吻写的,表示以后再也不喝了。

这首词的前面还有个小序,“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要戒酒了,你们把酒杯拿远点,不要让我碰到。

尽管词写得斩钉截铁,义正言辞,可惜,不久后,朋友带着美酒去找辛弃疾痛饮,辛弃疾拗不过,且忍不住,所以决定“破戒一醉”。为了化解尴尬,他又写了首《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为自己开开脱: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蘖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杯子啊你可知道,酒泉侯已罢免,酒袋子也已告退。酒兴来了挡都挡不住!你想陶潜醉眠,得以终生自乐,而屈原独醒,却招来祸端。我不像司马睿一样有勇气,说戒就戒。“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今天索性就再醉一次,只为故人前来。

哎呀,只要抗金能成功,您老就算多喝几杯,我们也认了。

最后再说说黄庭坚。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家是高门望族,自西汉至北宋,一直是诗书世家,超过十代,光在宋代,黄家就出了二十二位进士。黄庭坚自幼聪慧过人,进士及第,历任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国史局编修官、知州等,被宋高宗赐为“龙图阁大学士”,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词宗、孝廉楷模名垂于世。

黄庭坚年轻时嗜酒成性,后来妻子因病去世,他发下宏愿,为妻子戒酒吃素。在被贬黔州之后,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都饮酒作乐,只有黄庭坚一人孤坐在旁边,席间有人仰慕黄庭坚的诗词,便向他讨要。黄庭坚于是写了首《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赠给他: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这首词的大意是:我这一生都是在酒中度过,但消磨万事也没有什么过错。现在身边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我要是不喝酒,她们就笑话我。花像病了一样那么瘦弱,春天这么多忧愁无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还是别留着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这就对了嘛。不能喝的时候不要喝,能喝的时候不要多喝,可该喝的时候还是要喝几口,要不,这么多忧愁烦恼怎么排遣呢?

这才是喝酒应有的态度,您说是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戒酒那些事儿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