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个哥们给我讲了件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事儿。
妻子是独生女。哥们一直和岳父母在一起住。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岳母还伴有阿尔茨海默病,一个人根本不敢出门。他和妻子整天忙着工作,着不了家,保姆请不起,于是老爷子每天负责照顾老伴,很辛苦,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年临近春节,单位赶进度,小两口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很晚才回家,可再晚,老爷子都给他俩留着门,一直等他们回来后才去睡,他俩劝了几次,说不用等,都有钥匙呢。老爷子根本不听,非要等他们回来,说他俩回来只要看着家里灯亮着,心里一定会踏实。他俩想了想,也是。后来,他们索性就不劝了。
大年三十中午,两口子放假了,采购点年货,想着岳母久未出门,便领着岳父岳母一起上街采购,顺便让老两口逛逛,看看街市的热闹。哥们去停车,人太多,车位不好找,转悠了几圈,刚把车停好,妻子来电话,带着哭腔:
妈不见了!
“你知道吗,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轰的一下,一下子头大了。”哥们说道。
“是的是的,谁摊上都这样。”我点了点头,表示感同身受。
当他赶到妻子买东西的摊位前,才知道,原来,妻子看上了刚拉来的一车带鱼,挑了几条,让母亲拿着,准备付钱。付完钱,母亲就不见了,她以为和父亲在另一个摊位上挑围巾,父亲以为和她买带鱼,两个人都误会了。一转眼的功夫,妈走丢了。
三个人马上分头去找。马上过年了,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在这儿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三个人找了半天,一无所获,有点慌了,于是报警。
在警局的监控录像室里,三个人分别查看了两个街口和几个岔路口所有的监控录像,仍然一无所获。妻子绷不住了,哇地哭了起来,老岳父也不停地抹眼泪。哥们还算冷静,赶紧从警局的户籍档案中找到岳母的照片,又从妻子的手机里找到几张岳母的近照,缀上电话,赶紧发到朋友圈里,请朋友们帮忙。不一会儿,好多朋友都转发开了。
三个人离开警局,又沿着街口的延伸段往外寻找,直到天黑,仍不见踪影。
“哥们,你知道么,那一阵我彻底慌了,大年三十晚上,这么冷的天,人家都阖家团圆,我还在找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真不敢想象后面怎么办。”哥们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
就这样,三个人分头找到凌晨时分,没有一点音讯。老岳父撑不住了,他们害怕老爷子再有个三长两短,赶紧让他先回家歇息歇息。他们两个又摸索着返回街口,在街口延伸段的监控录像里再找,两个人睁大了眼睛,一帧一帧地仔细看着监控画面,唯恐漏掉了一丝线索。可惜,仍然没有。
夫妻二人抱头痛哭。
不得已,两人回到家,这时,距离岳母走失已经过了十多个小时了,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其实,在他们找的过程中,不时有人打来电话,提供线索,经过仔细核实,可惜都不是。三个人急地在客厅里打转转,找不出一个好办法。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有多绝望。去街上买东西带上岳母,是我出的主意。想着老人家患病之后,已经大半年没出门了,想带着出去逛逛,散散心,说不定对她的病有好处,可谁知,这人走丢了,妻子还不怪我一辈子啊。”哥们苦笑道。
“那后来怎么找到的呢?”我连忙问道。
“很偶然。我们都想着老人家经常不出门,肯定走不远,其实,我们都低估她了。凌晨四点多,妻子接到一个电话,从凤翔打来的。是一个单位的门卫,也是个老人。他说他起夜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太太蜷在门口,手里还拎着几条带鱼,赶紧问咋回事,老太太说不清。突然他想起昨下午在宝鸡工作的姑娘在朋友圈发过一个消息,说一个老太太走丢了,当时没注意。这时想起来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了这个电话。”
妻子一听,来了精神,赶紧加了那位老人的微信,把发来的照片一看,正是母亲!
三个人立即开上车,奔到凤翔,千恩万谢了那位老人,这才把岳母接到家,一家人终于在大年初一团圆了。
“老人家怎么去凤翔了呢?”我禁不住问道。
“哎呀,我起初也不知道。问也问不出个道道。直到初二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岳母才开了腔,你猜她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我有些好奇。
人终于找到了,一家人如释重负。那天晚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一个做饭类的节目,节目里一个老太太在教授年菜:红烧带鱼。妻子突然想起那天就是买带鱼才让母亲走丢的,连忙问带鱼在哪儿?他和岳父一愣:光想着赶紧把人接回家,谁也没注意岳母手里的带鱼去哪儿了,或许留在了那位好心的门卫家里了吧。
“不就几条带鱼么,留在那没关系,要不是那位老汉,咱连人都找不到。过两天,咱还要买点东西专门去一趟,把人家好好感谢感谢呢。”哥们安慰道。
“带鱼给你外婆了,她最爱吃带鱼,烧得可好吃了。”一直不开口的岳母突然开了腔,幽幽地说道。
这时,岳父突然大腿一拍,“我想起来了,你妈她娘家就在凤翔六营哪儿,她准是想回娘家看看了。”
“你知道么。这时,我和妻子才回过味,想起是怎么一回事儿了。肯定是妻子买的几条带鱼让老人的记忆有了点恢复,想起了娘家,于是便想回娘家看看,碰巧那条街上有去凤翔的班车,她懵懵懂懂地坐上班车到了凤翔,又不知道怎么走了,只得在那儿来回转悠,又冷又饿,蜷缩在人家你们门卫的门口,碰巧那位好心人给看见了。”
“人老了,又得上这种病,什么都忘记了,唯有家还记着。其实,每个人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家啊。”哥们感慨道。
“是啊。人生天地间,漂泊如转蓬。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总有根。每个人走得再久,走得再远,也忘不了家啊。”我也感慨道。
记得前些年,看过央视的纪录片《记住乡愁》,对其中的主题曲《心念》印象深刻,其中唱到:
瑟瑟霜风不息 脸颊横飞冻雨
止不住乡愁油然而起
雨声淅淅沥沥
我在天的这边
你在天的那里沉吟中故乡青山剪影
心心念念不已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
我知道我将终老他乡
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
明月重升 已天凉相见如梦 应无恙
……
这首歌,我每听一遍,都泪眼朦胧。这首歌,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唱出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也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
家是什么?
是春风浮动的绿叶,是夏季满塘的荷花,是深秋后的一片菊黄,是冬日梅树上的雪花白?或许是,或许不全是。
家是早起的一碗薄粥,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那碗粥,是母亲的温柔与呵护,也是父亲的期望与期许。纵使时光老去,当一切都物是人非,家也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你也有了岁月沧桑的痕迹,可那个家,永远在记忆的最深处,犹如一股暖风萦上心头,耳畔是父母的声声叮嘱,眼前是父母的一步一回头,百感交集,汇成浓浓的眷恋。
这种眷恋,根深蒂固,永不能忘。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不经意地去搜寻关于它的踪迹。这种铭心刻骨的记忆,或许是孩提时在脑海里形成的某些心痕、某些印记吧,正如某场穿越灵魂而来的遇见,入心入骨,永世不会忘记,牵系一生。
那个灯火闪亮的地方,有心心念念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