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熄灭满天星光

端午节前的初夏时节,第五次来延安游学,终于看见延安夜空的点点星光了。

第一次来延安的时候,还是在遥远的2006年,那年七月,单位组织培训,从杨贵妃当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关中腹地临潼,乘坐大巴在游览过华夏始祖黄帝陵后,来到了延安。正值延安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天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是被过滤了一切杂色,天空瑰丽地熠熠发光。宝塔山上游人不绝,听着导游的讲解宝塔山之于延安和中国革命的标志和象征,我突然对最这座明代的宝塔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或许,在中国革命最危难的时刻,那么多的有志青年能从国统区千里万里来投奔延安,说明延安就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自那时起,我对自小便在课本上学过的那些关于延安、关于中国革命的知识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第二次来延安,是在十年之后的2016年。那次,也是跟随单位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来的。我们一队人马在听取延安培训学院老师的讲解,观看过大型实景演出《红秀延安》、参观过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张思德墓等之后,我对那段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1935年到1948年,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大后方,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培育和发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法宝。

第三次来延安,也就是那次震撼经历之后的第二年,即2017年的端午节。这一次,我不再是旅游团式的走马观花,而是静下心来,再一次仔细触摸和体会。只不过,这次,我也不是一个人来的,同行的还有妻子—-之所以带上妻子,是因为她在听我讲解了延安那段中国革命可歌可泣的历史和我的游学感悟之后,突然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希望来学习,尽管至今她还是一名非党人士。

第四次来延安,是在2018年的春节,和父母妻子孩子一块儿来的,之所以要带上他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孩子过年放寒假,正好有空,让他也知道那段历史,接受下革命传统教育;二是自己平日里也比较忙,没有时间带着父母亲出来旅游,刚好过年有空,也算是尽下孝心了。尽管过年可以去旅游的地方很多,经过权衡后,我们最终还是选定了延安,了却多年的心愿。

前四次来延安,都是旅行团式的,白天看景,晚上休息,加之日益现代化的延安城泛滥的灯光的污染,那曾经照亮过延安夜空曾给无数人带来光明与希望的点点星光,始终无缘一睹芳容,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第五次来延安游学,我们住在延安新区,这是一座近年来新建的城区,位于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东西护山环绕,面向延河,眺望宝塔,建筑新颖,道路宽阔,人口密度低,住在这里,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顿觉清凉。

这次的培训安排得很紧凑,到达的当晚,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老师就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知识丰富的党课。他的观察视角很新颖,将中国革命置于波谲云诡风云变化的国际大潮中进行解读,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置于党的一百年光辉历程和五千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解读,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细节诠释初心使命,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接下来,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循着曾经数次瞻仰过的历史遗存,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看着纪念馆墙壁上一张张资料,无不令人感慨,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十三年的地方,在这座偏远贫瘠的小城里,他们领导了中国革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统一了全中国。七十多年后,再次站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赋予这片黄土高原的温情和留给后人的回忆。这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信仰浑作一体的伟大,激荡着我的身心,虽然不能全部吸收,洞察一切,但也全身浸透。

然而,所有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红色印迹,远没有那晚的点点星光让我着迷,让我感触。

那晚,快十点了。我循着酒店的周围开始例行的散步。人到中年,对于情绪的管理和身体的管理尤为重要,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抑或出差,只要有点滴的空闲时间,我都会散步,一来锻炼身体,二来放松心情,修身养性。那晚也不例外,尽管一整天地奔波上课,身心俱疲,但也不敢丝毫懈怠。

走着走着,周遭的路灯逐渐稀少,或许住在这里的人还比较少吧,再往前走,路灯已经消失,只有远处高楼的点点灯光如萤火虫般的明亮。我停下了脚步,往四野里看看,高楼影影绰绰,更遥远的地方,璀璨的万家灯火,映照着天边的星光,加上如霜般的月色,构成了一幅世间难以媲美的光的美景。偶尔传出鸟儿嬉戏打闹的欢笑声,在夜晚的柔风里,让人心旷神怡。不经意间,我猛然抬头,明月飘在深蓝的天空中,渲染出一圈冰冷的清辉,群星璀璨,天际银河浩渺,宛如江潮浮动。延安城的夜空,如此的浪漫多姿,如此的令人着迷。

月色明亮,星光点点,如水般的闪耀,此刻的四野是多么寂静、安详,树叶沙沙作响,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漫天繁星的夏夜,属于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看到的夜空,是八十六年前他们曾经看过的;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八十六年前他们曾经走过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八十六年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偏僻贫穷的延安,在逼仄的窑洞里,却始终没有停下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与探索。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如今再回到延安,与八十六年前相比,依然有连续性和相似性,数量和难度一点儿也没减少。尤其是近年来,当大洋彼岸讹诈的隆隆炮火传来时,很多人或许想到了一百二十年前那个中国被“群殴”的时代。然而,今日的中国,与一百二十年前相比,却有了更为充足的弹药和更为团结的民众,就要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梦想已经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光依然璀璨,月光依然如水。八十六年过去了,延安的夜空一如当年那样迷人。八十六年前,那群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革命者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依然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如今,尽管世事变幻,困难颇多,但夜空的星星依然注视着我们,月光依然倾洒在我们身上,给我们以慰籍,给我们以力量,我们坚信:

没有人可以熄灭这满天星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没有人可以熄灭满天星光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