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如夏花-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被归类为科幻小说。没错,本书曾赢得过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科幻大奖,但其实整本书都找不出多少科幻元素。它没有什么新奇的设定,没有什么华丽的场景,没有什么刺激的情节。可我几乎把这两天全部能用来读书的空闲时光,全部花在了读这样一本书上。

之所以我渴望能一口气读完,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本书特别的讲述结构。这本书是由主人公查理的一篇篇日记或报告构成,所以故事完全是连续的。

伴随着查理的智商由低到高,开始几篇日记也从用语笨拙,错字连篇然后循序渐进,正常人化。寻找后一篇日记相比前一篇有了什么细微变化,成为了一种阅读的乐趣。比如,要不是书中明确提到查理从某天起,才学会了使用标点符号,我甚至都没发现他之前写的几篇日记里其实只有句号。

我随着主人公的日记,看他从三月启程,常人的智商开始萌芽,极速绽放,终于登上超越常人的巅峰,直到冬季又重归于沉寂。查理好似走在一条连续不断的正态分布曲线上,每一个日子就是这条曲线上的点。

“聪明”的查理在他三十多岁这一年昙花一现,生如夏花,思维清明的度过了大半年的人世。这一年的春季之前和冬季之后,查理当然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之前像个不懂世事的幼童,之后呢?书中没说,是该说更像个老糊涂的老人,还是依旧像个孩子呢?我在想,这两者有区别吗?

书的最后一篇日记,当看到查理忘记了他“聪明”时期刻骨铭心的爱人爱丽丝,重新把她当做了“弱智”时候的老师,我终被打动。此时,我读书时佩戴的耳机中随机到了一首曲子,《Bloom of Youth》,舒缓的旋律中恰巧经历了一个温柔而有力的转调,触及心底,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结尾的查理又变“笨”了,可他经历过了这一切,而这个夏天发生的一切让结尾的查理与开头的查理不再一样。即使他忘记了。也因为他忘记了。就像弱智儿童和失智老人,弱智儿童般的笨拙尚可说可怜,而失智老人般的糊涂却让人心碎。这就是两者的不同吧。

书中查理的母亲,老了之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在糊涂与糊涂之间的短暂清醒,不就像是查理经历的这个夏天。

而查理的这个夏天,放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几乎就是我们的一生。起承转合,从幼年成年到老年。只是查理的正态分布曲线的高潮部分更短更绚烂,我们每个人把这个部分拉长了而已。但和查理一样,当我们在曲线上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老去的时候,也会迫切想要抓住曾经巅峰的尾巴吧。我们同样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回“聪明”的自己,绝望的妄图不要在这个滑梯上跌入谷底。

书中一个护士提到了,查理的这个变聪明的手术,就好像是违背了上帝的造物,像是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偷吃了智慧果,是一种罪。而按照基督教义所言,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带着这个“变聪明”的原罪吗?我们的“聪明”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是要还的。单看本书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笨笨的查理写的日记似乎更可爱,现实里也反而会有朋友。也许上帝也是像这样般,所以才更爱这样的人吧。

书中还提到,“聪明”的查理时常发现,那个“愚笨”的查理被锁在窗内看着自己,好似人格分裂。我还记得自己的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眼神不再迷惘,忽然变得清晰明亮,好像被智慧之光点燃。所以,我们每个人现在的躯体在获得智慧之前,是不是也属于一个“笨查理”般的婴孩儿?我们的躯体是这个婴孩儿暂借给我们的,时间一到,这副愚笨之躯还是要还给他?

花开花谢,世之常理。除了给阿尔吉侬和查理,哪天我们的智慧之花开始凋零,除了折腾一番,也别忘了给我们自己另备一束花。

火心小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一现如夏花-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