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碟中谍》系列电影的一些记忆

把《碟中谍6》看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碟中谍系列电影还是在初中时代。依稀记得,那时刚刚结束一个长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里,有要求写几篇作文。

不记得是什么缘由,我当时检查了其他同学的作业。其中,我看到了一个同学的作文,这位同学的名字我还记得,他写了一篇电影观后感,满篇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这部电影就是阿汤哥的《碟中谍》第一部。

我当时很坚决的指出这位同学肯定是把电影名字“碟中谍”写错了:应该是“谍中谍”。因为按照我的经验,这个名字就类似王中王、案中案、计中计的构词,而且估计讲的是个双面谍的故事。当这位同学说他没弄错时,我说,不可能。

可事实打了自负的我的脸,这部电影的故事可能确实讲的是双面谍,但他的名字就叫“碟中谍”,“碟”与“谍”还真的不是一个字。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部电影的英文原版名是 Mission Impossible,中文直译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如今我对碟1的印象,只是初见的帅哥汤姆克鲁斯和经典的腰后挂绳蜘蛛式潜入镜头。国内将这部影片名称翻译为“碟”,可能就是受了取光碟的这一幕的影响。

碟2因为是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国内好一阵宣传。我对这部的印象倒没有吴宇森的鸽子,只是一直帅气的阿汤哥与对手骑着摩托在空中对撞的那个镜头。

翻查碟2的演员表,才发现女主角竟是近期热播美剧《西部世界》里的黑人老鸨。近20年后的今天,阿汤哥依旧在碟6里挑战着极限,曾经青春靓丽的黑人女主角却已经变老了。当真是红颜易老。黑人也可以称红颜吧,黑里透红。

碟3,额,毫无印象。我是从上大学开始有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按说不会错过。查了下上映日期,06年5月的片子,可能我那时正忙于学业,嗯,应该是这样。

碟4,啊,这部太经典了。经典的迪拜塔。阿汤哥的电影之所以刺激,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特别喜欢利用观众的恐高症,去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最关键的一点,这些高空作业大都是他自己亲身完成的。说明什么?说明他本人根本没在怕!他没有恐高症…下面这张著名的碟4工作照,阿汤哥坐在迪拜塔塔顶,太疯狂了。

另外,为了进一步挑动观众的观影小情绪,这些高空作业的任务一般不会一次成功,务必中间要出状况。比如碟6里超高空跳伞时被雷劈,爬飞机往下掉。但这些都比不了碟4里,阿汤哥爬迪拜塔时那没电了的吸盘手套,看的时候满手汗,太刺激了。

碟5,除了下面这张剧照,我也忘得一干二净。

和碟中谍系列类似的电影,有同期的007系列,谍影重重系列。实话说,相比较而言,碟中谍系列的打戏并不多么突出。除了碟4里把克林姆林宫炸了的大胆让我有些印象,枪战戏爆炸戏也没有多大不同。碟6里的追逐戏,阿汤哥以56岁高龄在屋顶跑酷狂奔,让我有看到了成龙的感觉。只有当他跨上摩托车疾驰时,他依旧是那个酷拽靓汤。

而让碟中谍系列与其他同系影片相比,变得与众不同的,我认为就是前面提到的,让阿汤哥亲自上阵的这些高空极限挑战。而且越玩越狠,碟6里的跳伞高度都快冲出大气层了吧。极限挑战,还真的是不断地突破极限。对于阿汤哥而言,没有什么mission impossible,impossible is nothing,just do it。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于《碟中谍》系列电影的一些记忆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