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姜文的《邪不压正》看了。
按照我的老习惯,每篇观后感,我第一句都这么写。但本篇这一句,我在电影名前加了个定语,“姜文的”。对本片乃至对姜文电影略知一二的同学,一定懂我的意思:他的电影,带有姜文这两个字的痕迹都太重了,先不管好看不好看,自成一派,必须的。
网上很多评论对这部电影评价并不高:戏虐、任性、自大、喜爱狭带私货。。但单从这些评价用词,一看就很姜文。
先说一下我对这部影片的总体观感:虽偶有闪光,但大部分时间让我感到有些无聊,缺乏爽快感。
首先,这是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北平的故事,姜文把老北京的景观还原得不错。比如开篇那白雪覆盖的破旧城楼,美得很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感,一下子把影片发生的时代和地点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安排!
但最令人视觉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片中不断出现的连绵不断的屋檐,构成了老北京的天际线,好似层峦叠嶂, 又好像日本浮世绘里的海浪。彭于晏跑酷其中,像是在波间冲浪,时在波峰,时在波底,时隐时现,正点了原著《侠隐》的题。周韵最后也正是消失在了这屋檐构成的波浪中,隐匿于江湖不见。
再说人物。你认为我想说的是谁?魔鬼身材彭于晏?我是直男。被老公拍的美美的周韵?剧照更好看。是看到鹦鹉史航,他给了我惊喜。什么是惊喜?史航老师,您把胡子剃了眼镜摘了,我也第一眼把您认出来了,居然没变得年轻。我都不知道您出演了撒。虽然我没看出来您这个影评人的角色的存在有啥子意义。为了向电影致敬?
哪一段场景我感觉有点意思?姜文、廖凡、许晴、日本人、美国大夫在租界的饭店里讨论许晴屁股上的刻印的那一段。这一段主演飙戏太《让子弹飞》了,廖凡语气平直的话里是能杀人的刀,姜文语气平直的合着稀泥,日本人抑扬顿挫的用中文开着车。开车不喝酒!大家不喘口气的唠一段,然后喘口气尬笑一段。许晴可能因为是这场谈话中的中心人物,表现得最像正常人。也可能本来在姜文的电影里,女人就比男人要正常。众人飙到最后,美国大夫为了脱困,大喊我们美国人才是这个小区里最牛逼的人!GIAO!
尴尬。最让我尴尬的一个情节是最后彭于晏问周韵,为什么之前敢向他近距离开枪来测试他是不是真的能躲子弹?是不是其实不在乎他。周韵解释说是假子弹。这个尴尬的点在哪呢?可能是因为这个解释和之前发生的事隔了挺久了,不说我都忘了。感觉提起得很突兀,像是强行补个剧情bug:你以为之前那事是bug?我有解释哦。其实电影不解释也没啥,姜文的电影不需要解释。这一解释,给我的感觉是原来姜文也是个很注意小节的人。
最后说一下我印象最深的台词。也是在影片最后,在医院里,姜文对彭于晏说,别再找爸爸了,你应该找个自己的儿子。什么意思呢?有的影评评论这个电影的故事就是彭于晏找爸爸。彭于晏在电影里认了三个爸爸。尤其是姜文饰演的蓝先生,当彭于晏叫他“蓝爸爸”时,我很确定这是和电影里那个“布鲁斯李”一样的“私货”梗,因为在我们有点年纪的人心中,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才有一个蓝爸爸。
但我这里并不想戏虐这个认爸爸的桥段。我是真的有点被这句话触动了,它就像《让子弹飞》里的那句“站着把钱给挣了”一样,体现的是姜文电影里挺直腰板做人的那一面。不要再认爸爸了,你应该当别人的爸爸!催婚金句。不是,是说人终要长大,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要再万事依靠别人,而要成为别人的依靠。都说姜文的电影体现了他大男孩的性情,可他在电影里却教育我们要当别人的爸爸。
如果你看完我的这篇观后感,感觉本文想表达得不少,但整体找不到主旨;感觉偶尔有点意思,但整体平庸至无聊;感觉有的段落还算正常,但有的地方转得猝不及防、尴尬、看不懂,想骂一句“这都是什么”,那么恭喜你,感受到了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任性是吗?不爽是吗?跟我有多大关系,我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