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飞扬
文/肖红英
多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我们阅读的方式不再停留于手中的那卷书香,平板、手机只要连上Wifi,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浏览到自己喜欢的文字;阅读也不一定要依赖双眼,耳朵就可以带你飞越山川河流,穿越历史时空,领略四季美景,历经世间繁华。
一款有声阅读的软件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拨动读书人的心弦,它可以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点也不担误你开车、散步、做家务。在你排长队等着做核酸检测时,跟着朗读者听草虫嘤嘤,鹿鸣呦呦,眼前的喧哗、心底的焦虑早已消失于天籁之声;在家厨择着青菜也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书声飞扬中,心有戚戚,温暖如阳。
我的第一次有声阅读选择了《蒋勋细说〈红楼梦〉》,因为看过几次原著,对比后很容易知道“有声”是否适合自己。轻触播放键,一曲悠扬舒缓的古典音乐如涓涓溪水沁入心田,蒋勋那富有磁性而温润的男中音犹如雨霁初晴的阳光,照进了平凡的生活,一段如梦如幻的明清之旅在耳畔开启。这不同于自己的阅读,年少时喜欢追逐着宝黛的风花雪月,年长时爱品味充满玄机的诗歌,或理清复杂而庞大的人物关系。
跟着蒋先生以审美、悲悯的目光,让我重新观察了大观园,遇到了不一样的《红楼梦》。他不仅严格按原著内容进行演说,还畅谈了自己的见解,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讲到第十一回时,他科普了西格蒙德·弗罗伊德的《人格心理学》,从弗罗伊德的角度去窥探《红楼梦》中人物的人心,解析人性,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好奇。
以前我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比如贾瑞是我最不喜欢的红楼人物之一,他不学无术,在“闹学堂事件”表现来的无能、狭隘、丑陋等品行,以及招惹凤辣子多次受辱后不知道悔改,让人心生憎恶。但是,正如蒋先生所说“真正好的文学,一定是对人生在比较高的层次上的观察与领悟。读者关心的不是挖掘‘真事’出来之后的得意,相反,是悲悯”。听到现在,他让我觉得看《红楼梦》的感受已经不是第一次的试潜、第二次的敏感、第三次的豁然……而是一种对生活、生命的透彻理解,对人生、人性的领悟和悲悯……
在听到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蒋先生不仅讲了《西厢记》和《会真记》,又介绍它们的不同之处,还讲了沈复和芸娘的唯美爱情,紧跟着欣赏汤显祖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不久后,我买来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沈复的《浮生六记》、西格蒙得·弗洛伊德蒙的《梦的解析》,很适合我这样的基础阅读者。
这次沉浸式的体验后,我对听书的喜欢一发不可收。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陈忠实的《白鹿原》……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真让我感受了一把读书的畅快,渐渐脑海中就罗列出一份清晰的采购书单。以前每次去书店挑书,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一眼花缭乱,加之书店的书都采用塑料纸包装,无从了解内容梗概,选书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向朋友打听什么书籍好看,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喜欢的你未必钟意,有声阅读着实省去了挑书的烦恼。
最近我在听《李银河谈亲密关系》,虽然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但内容编写得通俗易懂,听起来轻松愉快。它讲述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众多贴切生活的问题,介绍了亲密关系的本质,不经意间开阔了阅读的视野。有趣的是,听着听着,居然提到了王小波,看着床头柜上那本《沉默的大多数》,不禁莞尔,原来他俩是夫妻,但王小波的这本书却要了解一段历史才能更好的会意,不然读起来如坠书雾。
即使书声飞扬,我还是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纸质阅读,不知道是养成的习惯,还是因为听过的内容容易忘记,或许是听书过程中思想必须紧跟着声音走,往往故事听到入神处,思绪就飘远了,声音就模糊了,还得听回放,很麻烦。于是,我将“有声”作为阅读的盲人杖,引导自己一步步走向深度阅读。
肖红英
肖红英,涟钢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涟钢热处理处板厂。作品见于《红网》《娄底日报》《索桥》《涟钢报》等刊物。艺术感言: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