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习,孩子才能成长——读<正面管教>第1章有感

(本文共1323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父母学习,孩子才能成长——

读<正面管教>第1章有感》

初雪/文

最近有位朋友给我推荐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我今天认认真真地从序言、引言读起,把第1章的内容读完了。在阅读过程中,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又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位关注孩子教育的朋友,期待我们都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尽量少走弯路。

看到书中列举的一些不当教育方式,我觉得如此熟悉,这不也是自己有时在做的事情吗?——“替孩子做本该他做的事、对孩子唠叨、发号施令以及对孩子高声叫嚷,然后又赶快解救”——自己也曾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抓狂过,因为和孩子发生冲突而觉得场面失控,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孩子在故意挑衅自己的“权威性”而在孩子面前刻意维持……阅读书的过程中,我好像在“照镜子”:在镜子中仿佛看到了那个时而对孩子严厉、说教的妈妈,又时而对孩子娇纵、宠爱的妈妈,当然也有歪打正着地用到了一些书中的“正面管教”方法时的妈妈。不过好在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幸遇此书。

基于本书作者简•尼尔森执业心理治疗师的身份,这本书渗透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它不仅仅是关注表面问题,更是从孩子问题行为背后潜藏的心理原因入手,追根溯源地使问题得到长期而有效的解决。书中所宣扬的“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中,“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和善和坚定两个词不是非此即彼的,“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对自尊的挫伤)”,两者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

有时看到周围有些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家长常常无意识地把责任推卸到孩子或者老师身上,或者苦于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而自责、内疚、迷茫。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生病了,让孩子去吃药是多么荒诞的行为啊!当我们在抱怨孩子没有责任心、自理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吗?我们给孩子培养责任心的机会了吗?我们自己的学习动力又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育儿的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家长了,过去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现今中国的“421或422”的家庭模式下,孩子们处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几位大人的关注下,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们太多,而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有时候,我们甚至在严厉型父母和娇纵型父母之间摇摆不定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我们常常抱着“若想让孩子做得好而就要先让他感觉遭”的荒诞观念,当孩子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时,我们又会使用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惩罚孩子,看着当时是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时间久了,惩罚会造成恶性循环,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种下“我是一个坏孩子”的种子,给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致命的伤害。

当了解到自己育儿观念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时,当真正认识到一个没教育好的孩子现在和以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麻烦和不顺时,我们作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先好好反思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所需要承担起的责任,然后运用相对适合、正确又有效的教育理念和工具,勇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不足,总结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伴随着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父母学习,孩子才能成长——读<正面管教>第1章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