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圈
文/ 魏文伟
孙子生在牛年,所以许多东西都与牛联系起来。玩具是头叫“哼哼牛”的奶牛,唱的歌是嗡里嗡气的“牛歌”,家里的游玩场地是用塑料围栏圈起来的“牛圈”。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过了周岁,只有四、五平米的“牛圈”明显圈不住这头小“牛犊”了。原先是躺在圈里蹬腿观天,慢慢到坐起来或匍匐爬行,再后来将玩具从牛栏隔档间扔出来。大人们在外面忙碌的时候,他就从缝隙间或孔洞中低头或抬头向外张望,看大人在做什么,时不时会抛出一个笑脸和大人玩“捉猫猫”:你给他一个笑意,他回报你一张满满的灿烂的笑脸;你给他一声招呼,他回以数声兴奋的叫喊;你满脸爱意地看着他,他先是一脸呆萌地望着你,接着很快就有一朵大大的花在脸上绽放开来,一道亮光在乌黑的眼眸间闪过,双腿在地上兴奋地瞪着,挥舞着小手,嘴里咿呀咿呀地说着叫着,虽然听不懂说得啥,却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在想啥,在表达什么。
过了些日子,“小牛”会真正双膝跪地、手脚并用地爬了,有些不再愿意“进圈”。只要一放进去,就着急地嗷嗷乱叫,一翻身几下爬到围栏边,抓住栏杆站起来,对着人又喊又叫。这时的牛圈似乎再也关不住他了。在圈里的时间,他几乎都是抓着围栏站着,踮起脚尖向外探望,看大人们在干什么, 忙碌什么,看周围的一切,看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怎奈就是出不去。于是,两只手就抓住围栏边使劲地晃,似乎想要将“圈墙”掀翻。可这也无济于事,于是只得顺着围栏来来回回小心翼翼地走着,从这边到那边,又从那边到这边,直至越走越快,活像一头关在牛圈里的小牛犊。到了拐角处,他会慢慢伸出小胳膊抓住对面的围栏,再迈出脚,走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呵呵,他在抄近道。
围栏两边靠墙,两边朝外。只要是他的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他都要摸一摸,拍一拍。“牛圈”周围所有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坐垫、木地板、大人的拖鞋甚至连一根头发丝他都能发现,看到他那稚嫩可爱却又不甚灵活的小手从毯子上抓起一根头发时的那种认真憨萌的动作和表情,实在让人忍俊不止。还有外面的木马、圣诞树、米老鼠也都是他摸拍的对象,高处的电视机、音箱他也要够一够,拍一拍。听到有人从楼上下来,他就抬头仰望,一直盯着看,嘴里呜呜地叫着,一只胳膊伸出来在空中乱抓,直到你走到近前,这才伸出双手向上纵着身子想要你把他从圈里“捞”出来。“出圈”已经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愿望。
虽然有时候在大人的看管下“小牛”不得已在“圈里”呆着,但那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身在圈里心在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对圈里的玩具已没有太多兴趣,不再去把玩,而是抓住了就往“圈外”扔。很快,那些花花绿绿,大大小小,圆的方的,玩偶动物和书本画册全都落到了圈外,远远近近满地都是,你拣起来,他又扔出去,一遍一遍乐此不疲。他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看你弯腰拣拾玩具,他便吱吱地笑着,喜形于色,格外开心。于是便和“小牛”玩起了攻防游戏,他向外扔,我就在外面或接或挡,当守门员。只要被两次挡住,他就会另找突破口,或换手,或改变方向,趁你不注意时突然出手,快速将东西扔出去。有时他甚至会迷惑你,佯装在手里玩,顾左右而言他,似乎让你相信他不会再扔,但就在你放松警惕时他却突然偷袭,成功将东西扔到地上,接着便咧开嘴巴开心地大笑起来,而且扔得越远,笑得就越开心。看你弯腰弓背爬着在桌子下拣球时,他更是开心不已。看来,他的心思已完全到了“圈外”,成功将“圈内”客场变成了“圈外”主场,而且俨然是一位重量级球星,运筹帷幄,镇定自若,怡然自得,不经意间就轻松破门,搞得我这个老门将狼狈不堪,疲于应付。一场比赛下来,战果往往是5:2或最多6:3。
一次偶然的机会,可以长时间和“小牛”呆在一起。于是带他“出圈”到沙发上玩,可小家伙并不满足于此,早已对地上的花色地毯心仪已久,硬是挣脱怀抱溜了下去,在地毯上拍拍打打地摸了一会,就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先是爬到地毯边上停下来,装模作样玩了会地上的拖鞋,顺手扔出去,回头看一眼并无人反对,就干脆冲出地毯,犹如脱缰的野马,顺着“牛圈”和地毯之间‘广阔’的走道向前爬去,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爬出了五六米远,这是他有生以来的首次“长征”。只听见两只小手有节奏地拍打着木地板,发出“啪啪”的响声,像是擂鼓一般,同时两条腿随着手臂极协调地向前飞快地移动着,那种活力与旺盛的生命令人倍感振奋,喜从心来。很快,小家伙就从客厅的这头爬到了那头,然后回过头来望着我们,脸上露出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接着又马不停蹄一路反转回来,嘴里吱吱呀呀地哼唱着。就这样来来回回了好几次,甚是快乐。
至此,“牛圈”虽还在身边,但在他的生命里已被远远抛在了身后,成为了过去式。不再受其束缚,不再受它禁锢。
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超越,超越自己,超越过去,奔向新的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