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被选择

前言:今天的投稿来自一位独居多年的樱桃小姐姐,关于被安排好的生活和自己主动选择的生活,我觉得这不是樱桃小姐姐一个人面对的难题。生活的选择权真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吗。

可能一个人生活久了,虽然生活中产生的很多情绪必须自己消化,可是偶尔也想和陌生人分享。

你有这种感觉吗?似乎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可是自己又都不想做。

和自己的被动的性格,还是被动的习惯有关呢?我回想了一下。

从出生到工作,自己已经习惯了被安排。被安排好了去学校,每天上的课也是提前被安排好的。我不需要去思考,只要按照别人给的日程表去做。如果明天要体检,那我只要去学校,看看大家做什么,跟着他们一起做就好了。

而自己独立生活以后,总是觉得去做每一件看似简单事都没有那么轻易。比如同样是体检,首先自己去找医疗机构联系,网上搜索信息之后,每家的价格也不同,项目也不同。比方想要包含胸透,需要考虑单独检查这个项目和包括胸部检查的这种基础套餐的价格是否不同。大概对比了三四家以后,联系了价格可接受范围内的诊所。接着通过电话咨询以后发现这四家的反馈也不同,比方在这选择时间范围内有家因为预约已经满了而无法再接收,有的直接态度不太好。有的是实际的价格超出官网上显示的价格。最好折中选择了可接受范围内的诊所。而去了之后的检查过程可能也并不会如想象中的顺畅。比如我给了他们自带的诊断书,虽然诊断书上显示的只有胸透,但电话里我确认的是带有胸透的基础套餐,毕竟价格是一样。可由于工作人员并未和我再次确认,以为只做胸透。最后让我再次做了一遍基础套餐。

我想如果有个秘书或者管家,帮我都提前预约好了,是不是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呢。

当然,生活中像这样类似的很多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而处理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情绪,全靠自己消化,又有点费力。

回想工作以前的生活,似乎更加轻松,都是一种被选择,被安排好的程序。被安排上学,被安排相亲,结婚,被安排工作。这样的人生简单又不费力。

可如果拒绝了被安排,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主动去选择,去寻找解决的方案。

明明以前的被安排的生活模式已经成为了习惯,忽然意识到要去主动做点什么了。而这中间又缺乏过渡,没有人教自己该怎么主动去筛选,解决,全靠自己摸索。试行错误的成本又那么高。就像自己迷惘地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年一般。

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目标,虽然是主动选择的目标,又欠缺对她全力以赴的勇气,当然我又觉得得感谢失败的经历,因为让我意识到,也许自己离目标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实现她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

你相信命运吗。以前曾觉得背后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不愿意往前踏步的胆小的自己。有时真的很想妥协,不想往前走,原地踏步也好。就这样不好吗。生活一团糟,没有值得炫耀的特长,没有安定的生活,像浮萍一样居无定所。这就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吗。

无能的胆小鬼。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选择和被选择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