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满地都是六便士

咱们的老用户丞丞同学从去年开始背井离乡参加工作实习,业余期间喜欢练习书法,和阅读写作。今天他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名作一一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在此感谢丞丞关于此书的读后感分享。
书里的主人公名叫斯特里克兰,他的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他有一个美丽且爱慕虚荣的妻子,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和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家庭。但这一切都在他结婚十七年后戛然而止,他毅然决定孤身一人前往巴黎追求自己画家梦,即便他一点基础都没有。在巴黎他遇到了唯一欣赏他的人——施特略夫,一个毫无天赋但却有着超前艺术眼光的画家。施特略夫不断地赞美着他的画作,把他当作上帝,处处给予他帮助。但这不仅没有换来一丁点的感激反而换来了他的背叛。最后他辗转搬到了一个名叫塔希提的小岛上,并跟一个当地姑娘结了婚(高更有一幅很有名为《两位塔西提妇女》的名画)。然而没过多久他便染上了麻风病,双目失明。这不仅没有阻碍他进行创作,反而激发他用尽生命中所有的热情画出了一幅旷世之作。

和我读过的多数欧美文学一样,毛姆辛辣的讽刺,看着真是过瘾。 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看着世事。我从中看到那些人的滑稽,他们的执着、势力,但也看到了自己的可笑。以前总是听别人说“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殊不知,今日在书里重新见到了。

开始我一直被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起了月亮”引导,一直揣摩这句话究竟是书里的哪一个人。刚开始我以为是原夫人,因为在一堆附庸风雅之流里,唯有她独自风雅,既不庸俗,也不清高,是公认的好女人,好妻子,一直勤勉地维持着家庭和社交。可是我错了,后来的她势力,决绝,复仇心极重,为了生计,慢慢成了这世间到处都是的那种很普通的小市民的样子。不能说坏,但也一定说不上好。作者如此深刻,怎会认同那种生活方式?

接着我以为是那个画家,大智若愚,有伯乐之才,对千里马极其看重,即便千里马性子很烈。人们都笑他,他回之以憨笑,人们欺辱他,他抱之以宽容。他就是那么一个人,看不得任何人受苦,对于他人的欺辱一笑而过。也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位温柔美丽的贤妻良母。虽结果不好,但那段幸福的时光,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太善良,不带一丝锋芒。为了爱人,他不惜放下尊严,一遍一遍被拒绝,却一次又一次等在路边,等她回心转意。他一秒也不敢离开,他要她一回头,就能看到他站在路边等着她。

最后我以为是施特略夫太太。她足够隐忍,每天买菜做饭收拾家务,事情做的一丝不苟,即便最后决定去死,依旧是收拾好了一切,才体面的拿上浓酸,奔赴死亡。

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那个抬头看月亮的人竟然是开头那个默默无闻无聊透顶的小职员。整整十七年的家庭生活,人皆艳羡的好日子,他决然放弃。他抛弃了妻子,孩子,还不错的工作,合伙人,甚至是正常的生活保障。是呀,他不欠任何人的,已经兢兢业业了十七年,为什么不能离开那个让自己烦闷的家?

但他过于暴烈,与人从不友善。他自私,自信,不在意年龄,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在意生活条件,除了画画,他什么都不在意。偏偏是他,也只能是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在最后的小木屋里,他守着自己的巨著,世界都已经无所谓了。那里只有他和他的画,病痛也早已被驱赶。我想,在最后结束的时候,他应该看到了月亮的清晖,忘却了一切,他最终,应该满足的笑了吧!

我以为自己会很理智地活着,一直到死去。那时我还是大二,刚刚做完教官和国护旗手。连续两年清心寡欲,没碰游戏,不刷微博,不聊微信,可以写上一整晚的钢笔字,在草地上读一整天的书。那时,我觉得我可以一直这样。但我毕竟还是错了,还是没能禁住这世界灯红酒绿的诱惑,没能逃开工作带给人的禁锢,没能记起自己还有梦没做。

是的,满地都是六便士,我能抬起头吗?抬头能看到月亮吗?我将用余生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丞丞

编辑/程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