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巢林笔谈》

  隆冬之际,又有疫情,别无可去,适于读书。读清人笔记《巢林笔谈》。作者为清代不仕文人龚炜。其实笔记,是最亲民的也最诚恳的文体,往往随手而记,不以示人,所以也多不修饰自己的内心,是真自我。人一旦坐下来准备写文章,总是写出好文章的时候少。为啥?你已像爱打扮的女子,准备打扮出门了。女子的打扮出门还好,要是一个人精神上打扮出门,会让人不适,感觉隔膜。

  《巢林笔谈》有一篇《倪云林不画人物》,只有23个字:“倪云林厌世浊,不画人物。愚以惟其浊也,正当借画以激之。”倪云林不画人物,龚炜不以为然,认为应该用画激浊扬清。我倒是认为,龚炜在这一点上,有点浅薄。对抗世浊,不只有一种选择。倪云林的“不画”是别一种境界,不见得比“借画激之”见识低。就像面对一个屑小的挑衅,一拳打趴之是一种选择,连出手都不屑地蔑视也是一种选择。倪云林以身践行的,是一种古老的清洁的精神,君子精神,贵族精神。查了一下倪云林,这是个挺有趣的人,有极致的洁癖。他有茶瘾,家仆给他挑泉水,他只用前桶水泡茶,后桶水用来洗脚,原因竟是怕挑水人放屁污染了后桶水。这真是可以呵呵一下的事。他还让仆人给树洗澡,每片树皮树叶都要擦洗干净。倪云林破天荒看上了艺妓赵买儿,让她反复洗澡,等到上了床,将赵买儿从头闻到脚,觉得有异味,再让她去洗澡,结果天都亮了,更可呵呵。

  有一篇《淮安漂母祠及韩信钓台》,也不长,就是借漂母祠发表个人感叹。龚炜从韩信以千金回报当年给他一饭之恩的洗衣老妇,发表感叹说,韩信连漂母这样小的恩惠都不肯辜负,怎么会辜负君王封侯之恩?从而对韩信被诛杀三族感到不平。

  有一篇《读南北史》,55个字。“予于丙午夏秋间,钞录《晋书》毕,复事《南史》,越一载讫功。今年春,复纂《北史》,方完《帝纪》,会学使者将至,稍稍理时艺,遂未卒业,钝资不能兼及,可叹也!”用毛笔抄录晋书和南史,用了一年时间,第二年再编纂北史和帝纪。读这些字,实在佩服古人的治学

态度和毅力。抄书实在比读书得益多,年轻时读现代派诗歌,难免有读不懂的,多抄几遍,居然就懂了。不信试试。

  有一篇《习刀自豪》,揭示习武的几种境界。“予少好武备,尝窃前人刀法,静观而私演之,大要用避为击,手眼快,身脚轻耳。因系铅于足,久之解去,超逾颇便。然法不指授,终是死法。丙午冬,有客从北来,与予讲论刀术,与旧说无以异也。遂习之,略知腾纵闪赚斜提直刺之法,而功疏力诎,技卒不成。然当酒酣兴高,迭跃挥霍,光铓霜落,遣豁不平之怀,洗涤酸腐之胃,卫身虽拙,而吐气自豪。” 第一种境界得自书本。作者得到一册前人刀法书籍,自己边看边练,掌握了基本要领,“系铅于足”之法,也使得自己身脚轻捷。但是这种境界“法不指授,终是死法”。第二种境界是经过高手的亲自指点传授,这才得到腾纵闪赚斜提直刺的真传,但是这毕竟是别人传授给你的,还不算是你的东西,不能算是技术已成。第三种境界是“酒酣兴高”,“遣豁不平之怀之时练刀”。这时“迭跃挥霍”,“手臂风生”,“洗涤酸腐之胃”。招法为豪情所用,刀人一体,即使技术绌笨些,“而吐气自豪”。学要学不可轻传处,用要用胸怀激荡时,这道理不止用于习武。

  有一篇《绅士媚态》。“槎溪一富宦治丧,绅士毕集,有一老者自远来唁,寒素若儒生。既入门,莫有迎者,徘徊厅事,众宾佯不见;及视其柬,乃一八座乡宦也。乃大惊,争先媚承,有拥挤不前者,卒卒自咎眼钝。”“八座”指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书生而又年迈,这肯定要终生贫穷下去,难怪进门吊唁没有人迎接,进了门,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等到递上贴子,奉承的人蜂拥而上,前倨后恭之态真是世态炎凉古犹今。对其行为,作者不禁感叹:“同一拜其父母,何分轩轾?”

 有一篇《杨诚斋与陆放翁》。“杨诚斋不为韩侘胄撰南园记,甘受摈斥,士论高之。陆放翁为韩撰《阅古泉记》,世多讥贬。愚以杨公诚高,即放翁阅古泉之作,亦不过登览文字,无关重轻也。”韩侘胄是宋代有争议的权相,在当时就被人非议,他请杨万里给他写《南园记》,杨宁受排斥也不肯写,请陆游写《阅古泉记》,陆游写了。陆游因此受到舆论的抨击,朱熹曾说他会晚节不保。作者龚炜认为,这就是一篇登临文字,无关重轻。想想也是,任何事情都要做具体的客观的分析,不做因人费言和一事非而事事非的事。

  有一篇《上中下浣》。“上浣、中浣、下浣,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也,只应直省中人用之。今人不解其义,通作上中下旬用,误矣。”很长一段时间,查字典,上浣、中浣、下浣都直接解释为上旬、中旬、下旬,并不深究浣本来是洗涤的意思,有条件的古代官宦人家,10天洗一次澡,洗了3次正好一个月,这是一种计“洗”方法,而不是计“日”方法,只是巧合而已。这正像一个人,你长得像我,仍然不是我,可惜很多时候,一些事物被以讹传讹,而约定俗成了。

  有一篇《食河豚》。“河豚有毒,食之间有致伤者。一日至槎溪,妹倩陈篁屿问予食河豚否?予曰:‘怀疑而食,味必失真;失真之味人疑腹,易牙不见功矣。’已,觞予于杞园,酒半,进一味甚鲜,不觉大嚼,同席相视而嬉。予曰:‘误矣,东坡值得一死,我终不敢轻生’相与大噱而罢。” 此笔记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吃河豚要讲究心情,“怀疑而食,味必失真;失真之味人疑腹,易牙不见功矣。”二是诱惑当前,难以抵挡,面对美味,“东坡值得一死,我终不敢轻生。”其实,这“不敢轻生”,也是当不得真的,毕竟河豚有毒,大家都知道,但数千年下来的经验证明,吃河豚也是相当安全的,“不敢轻生”此言,聊纵其狂,亦作戏言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巢林笔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