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
☆ 王丽群

挽高髻,描黛眉,点绛唇,着青衣,一群婀娜多姿的美少女铿将有力的演绎了一段大气磅礴的《只此青绿》,2022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让不懂舞蹈的我穿越千年,在时光交错中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古今交融中感受着宋风雅韵。
《只此青绿》是宋代王希孟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山绿水,王希孟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幅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被宋徽宗称为“其性可教”,招入画院,亲受画法,他历时半年绘制出一幅宏篇杰作《千里江山图》,被称为: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清初梁清标依宋人蔡京(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题跋而签题王希孟之作。那年王希孟十八岁,意气风发少年时,鲜衣怒马似锦华,只有这样的少年意气,才能绘成这样绝世的丹青色。《千里江山图》长约十二米,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画卷气势恢弘,峰峦叠嶂,绵亘蜿蜒,高崖飞瀑,水榭楼台,舟船村舍,小桥林木,无不错落有致活灵活现。画面以青绿为主色调,近处的山头呈现绿色,远处的山顶呈现蓝色,让画面显得青绿相映,层次分明,绚丽秀美。这幅长卷的完成王希孟肯定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不说先要绘制近十二米的线稿,单是上色就要三遍,采用的染料全是各种矿物质研磨成粉末调制而成,第一遍是赭石红上色,用的是赭石,第二遍石绿上色,用的是孔雀石或绿松石,第三遍石青上色,用的是蓝矿石。都是来自天然矿石的颜色,正是天然矿石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特征,才使得这幅历经千年的青绿山水图,在今天看来依然色泽亮丽,清晰明艳。

青绿,代表着希望和进取,寓意着勃勃生机,王希孟作此画时年仅十八岁,十八岁的少年,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大自然的美丽,大宋的壮丽山河,在年轻的王希孟眼里都有满满的“少年感”,处处溢满生命力。他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注入画笔,隐入画中,将自己最年轻活力的芳华和江山如画的美景都封存在画中,让千年后的我们与他一起在画里驻足凝望,隔空对话。《千里江山图》不仅有宝石的璀璨还有十八岁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展望。
2022年新春,这幅旷世佳作以舞蹈诗剧的形式被搬上了春晚舞台,《只此青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给我们如诗如幻的视觉盛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伴着悠远空灵的古琴声,一群青衣舞者在美轮美奂的舞台上用不同造型和体态变化模仿画中山峰的层峦叠嶂,逶迤连绵。青绿服装是群山郁郁葱葱的青绿色,垂眸、凝视的表情意象山峭的硬朗冷峻,被称为绝美的“青绿腰”则形象山峰的陡峭和险要。舞蹈的精细与舞者的精湛技艺,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无不让人心潮澎湃叹为观止。

相信很多人如我,在虎年的春晚上欣赏到这段美轮美奂的《只此青绿》,才了解舞蹈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燃起对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只此青绿》被称为中国春晚最强舞蹈,获赞三亿,火到了国外,领舞者孟庆旸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自信,说的太好了,少年画师的自信,汇就了《千里江山图》,“胸中有丘壑,下笔汇山河”,《只此青绿》刷屏了,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其艺术顾问、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冯双白说:“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只有放在展柜里的展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我们的内心。”春晚的艺术者们将《千里江山图》跳活了,一垂眸一凝视,一转身一甩袖,仿佛人在画中游,让舞者和观者都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卷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万古千秋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只此青绿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