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的藕”、“廉泉的水”和“第三只眼”
文/张玉庭
A
藕断丝连,一定如此吗?
不,安徽合肥的藕就断也无丝。
请听流传在安徽合肥的一个民间故事。
许多许多年前,包公曾治理庐州(即合肥市),他从不循私,秉公执法,为此百姓欢颜,皇上不仅闻言大喜,还特意下旨将合肥南门外的一片藕塘(即如今的包河公园)奖给了包公。不料一帮奸臣立即造谣说:“哼!天下哪有无私者?既然那塘中有藕,包黑子就肯定会卖藕谋私!”包公闻言后也就立即布告天下广而告之:“包氏子孙决不谋私,百姓用藕尽管取用。”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昭示廉洁的广告刚一贴出,原本“藕断丝连”的包河之藕就立刻变成了无丝之藕--天下藕皆“藕断丝连”,唯独合肥包河的藕断也无丝(私)!
这可真是,只要你堂堂正正、一心为民,就连池中之藕都会全力以赴地帮你。
B
有一种泉水特别神奇,贪官喝了肯定会头疼。
请听又一个迷人的传说:安徽合肥有一处泉水,叫“廉泉”。传说包公在合肥当地方官时常饮此泉,因他为官廉洁,后来的人曾将此泉称为“廉泉”(合肥出产的啤酒就曾以“廉泉”名之)。传说此泉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即,凡是贪官,喝了此水后必定会头疼。一次,有个贪官为了证明自己的廉洁,曾斗胆喝了几口,当即疼得他鬼哭狼嚎。格外发人深省的是,直到今天,凡是贪官皆不敢喝廉泉之水,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天下人对包公赞叹不已了。
C
还有个故事编得更巧妙。清末,曾有一个戏班子下乡演出《铡美案》,演毕,扮演包公的演员住在李员外的一间空房里,到了下半夜,突然听到有人喊冤,回头一看,只见床前站着一个无头之鬼。那鬼双目垂泪,趋前秉告曰:“小人有冤,求大人做主。三年前,我卖茶叶赚了钱,投宿此处,不料半夜三更,那李员外谋财害命,居然杀了我并抛头野外,尸体埋于老槐树下。”扮演老包的演员还想细听,突然一声鸡叫,那鬼已悄然隐去。第二天,“老包”将此事告诉大家,大家觉得奇怪,再在那老槐树下一挖,果然挖出一具无头尸体,于是,县官亲临现场,经调查核实,终将杀人凶手李员外捉拿归案。至于这件事的另一个效果,就是人们一致认定,那鬼之所以寅夜出现,乃是因为演员额头的月牙画得太正,致使那鬼将假老包当成了真老包,于是,为了以示区别,避免再度出现类似的事,才将演员额头的月牙画歪,而且直到今天,在戏剧舞台上,包公额头的月牙始终是斜的。
其实,那就是包公的第三只眼,他“日断阳夜审阴”,这只眼就是用来审理阴间的案情的。
妙!真是妙极!明明是一种美学上的需要--斜形的月牙比直立的月牙好看--可民间传说却偏偏解释得那么富有理想色彩,这个理想就是,只要你是包公式的“青天”,即便是鬼,也会真诚地相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