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最好的友情,就是不必思考见或是不见 ”
“即使你们平时都彼此忙碌,绝少联系,但知道你过得好,也就足够。有事了,一个电话,不必担心对方介意“有事才找”,二话不说帮你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朋友,有一二也就足够”
前几日,一个朋友发来上面两段话,矫情的不行,却也给人一时的情绪,不是因为上面的话,是被人想起的感觉。和他是高中同学,曾经同桌过,大学也在一个城市,时不时见面吃饭。毕业后还一起去黄山旅行,共同记忆很多,后来工作了,就算自己不在家,联系也很少。但自己每次回去,游玩吃饭,一点障碍没有,不会觉得疏远了。可能他看到这两段话,觉得我们之间的友谊和这个很像,于是发来给我看看,所触动的正是这份被文字唤醒的共鸣。
本文截自《编舟记》
当时我是这么回复他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不是淡漠,是平淡,平平淡淡,不争不取,分别再久,重聚时,都像两碗水并成一碗水,没有间隙与隔阂”
讲的是我对“朋友”这份关系的态度,对于朋友,很少有刻意去维持的想法,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走走停停,剩下来的才是另一碗水,就算各自的人生分岔而去,当汇入海中,还是可以轻易融合。
前段时间,在李笑来的专栏中,看到了他对朋友的理解,以他的阅历来归附朋友关系,分为自下而上的三种:依赖>独立>共生
依赖是通过朋友寻找安全感,使自己不孤单;独立是各自生活,不成为对方负担;共生则是寻求可以一起去做的事,在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一起进步。以此来看,我的观念处在第二个阶段,且很久没有变化过,觉得可以思考下,能和朋友一起做些事。
生活的成见
吃晚饭时,隔壁一群人在说话,其中一个人在朋友的帮助下,进了朋友的公司工作,但他还是很埋怨,觉得朋友没有帮他梳理关系,指责朋友为什么不向其他人说一句“这是我朋友,多照顾下”,朋友不说话,低头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