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n’t do fashion,I am fashion.
—— Coco Chanel
▼
2016.12.23 | NO.154
photo | olschinsky
撰文 | 勺子小姐
1
看中一款面膜,浏览不过十分钟就打算付款,那个小圈圈转了两秒,显示付款失败。WHAT?明明我是用唯一的银行卡来付款,怎么可能连一百块都没有!我慌忙打开堆积如山的手机短信,翻出银行发来的提示信息,一点儿也没错,我真的没钱了。
毕业以来,我一直坚定地维持着“即使下个月不发工资也不会饿死”的经济状态,可就在几个月前,我搬了一次家,外加出门旅行一次,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到了不准时发工资就身无分文,甚至到了买面膜都得找朋友借钱的尴尬境地。
有一段时间,曾坚决不打算接触信用卡的我竟然问了好几个信用卡拥趸,考虑着要不要办张信用卡。不过,我当时告诫自己:万一没及时还上,岂不是会利滚利!最后才作罢。
就在付款失败的那天晚上,朋友真心想探刺我究竟有多少存款,我用双手抹了一把脸,告诉她上午发生的事情,换回了她忧心忡忡看着我的眼神:“勺子,我觉得你真的应该好好考虑存钱这件事了。”
话虽如此,我也曾设想过要好好存钱这件事,但就是行不通。
存钱的关键在于两件事:开源与节流。相对来说,开源这件事没那么困难,可能是我实在太懒,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我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所以此法暂时难以实施。再说节流,我除了爱吃水果和肉,对于衣服和鞋子这类烧钱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欲望,虽然也免不了买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也会有意识地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如此说来,能够节流的地方实在是太少。
虽然自己过惯了不被金钱约束的生活,觉得没有积蓄这件事并不妨碍获得快乐,可是我突然想起Z先生的那一张脸,若是我问他:“难道我真的应该考虑存钱了吗?”我想他肯定会冷静地对我说:“你是该存点钱了。”
2
说起我的消费观,恐怕得追溯到中学时代。
我从初中开始寄宿,一开始老爸每个星期都会去学校给我送50元钱,可在学校除了吃饭就只剩下屁大点儿的小商店,等周末好不容易出个校门,也没意识到买点牛奶之类的补品。
虽然那时我没有存钱的意识,但知道家里并不宽裕,老妈还经常以我不花钱为傲,所以买东西总是三思而后行,或者说,总是捡着便宜的东西买。
后来,老爸觉得每个星期送钱这事很麻烦,于是开始按月给我生活费——同学们差不多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我就有比较大的钱财支配自由,也由此渐渐形成早期的消费观。
大概是沿袭老妈节约的“优良传统”,加上自己年长了些,意识到家庭经济条件窘迫的严重性,我务必要学会体谅父母挣钱不容易,便以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省钱道路。
现在回想起中学时光,在金钱这方面,真的可以用辛酸二字来形容。
可能是成熟得早,也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经济压力,我试图通过省钱来缓解家庭的窘困。得益于学校规定学生每天都得穿校服,我极少买新衣服,鞋子也总是穿很便宜的那种,穿破了洞继续穿,就算进了水也不买新的,只想着每天都不要下雨才好。我曾为了省下几块钱一顿的饭钱——也是为了减肥,其实那时候不到80斤,但仍觉得自己很胖——我会趁着周末去超市买一袋面包,每天晚餐都只吃一块小面包。
印象特别深的是,老爸以为我喜欢吃辣椒,有一次给我送来了一大碗用油炸好的辣椒粉,由于油放得很少,辣椒粉甚至粘不到一起。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我当时竟用面包粘着辣椒粉吃了整整一周,为此省下来不少钱。现在想来,我为何在初中时就成了一个“痘妹”,与自己的饮食不无关系,后来痘痘一直没好,我后悔莫及。
超级节省的习惯持续了好久,那几年越长大越痛苦,我经常想着为何爸妈不努力挣钱,非要我如此攒钱来缓解家庭困难。我也曾和父母就经济问题讨论过多次,但根本没法让他们承认一点:我想尽办法省钱并不是值得夸耀的美德,而缺钱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个难题弄得我心力交瘁,直到某一天突然被我想通了——其实我一个月不过花几百块,无论我如何节省,家里的经济情况根本改善不了,最主要的不是靠我“节流”,而是靠大人们“开源”,既然他们不愿意,那我没必要因此来折磨自己。
大概是上了高二,每个月我都告诉父母自己还有钱,下个月不需要给生活费了,因为我积攒了不少钱,但他们从来不问钱是如何攒下的,就理所当然地不给了。
从此之后,我虽然没有死命花钱,但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朝父母要足够的生活费,他们有时会埋怨我花钱怎么那么快,我也不理——无论你们如何哭穷,我那部分钱绝不能少。由于学业压力大,我没有时间和精力买什么东西,高三的那些生活费都被偷偷攒下来了,在当时可算是个天文数字——三个多月的生活费啊!
3
虽然攒了钱,不过因为观念的改变,我又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无论我如何省钱也改变不了家里的状况,反正我也不至于让家里雪上加霜,不如多花点钱,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我延续至今的消费观。
也正是有着如此放浪形骸的想法,当我高中毕业从小县城来到城市之后,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而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脑海中只有三个字——买买买。
比如,县城里最好的几家店就是当时比较火的以纯和森马,连美邦都没有,所以当看到城市街头满大街的品牌时,我简直看花了眼。想到自己上高中时必须攒下小半个月的生活费,才能买到一件普通的衣服,所以一进大学,看到这些品牌店还时不时搞活动,简直和过年一样时,我每一次去店里都会买好几件衣服,并且安慰自己:大不了以后都不买了。
事实上,那时候我的眼光真是太差劲了,白花了那么多银子,买到的大概只是高中时期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而已。
后来,我慢慢地改变了对衣物的追求——主要是经济条件和眼光都跟不上,但对于金钱的心态放得超级平和。每当自己为了一些小钱在心里算计“这个很想要,但有点小贵”时,我会狠狠告诫自己:“现在不买,以后买了也不想要了。”
不过整体而言,我花钱最多的地方并不在物质,而是体验。比如说,去一家没去过的餐厅,突然想去看一部电影,去心仪的地方旅行,从未踏足的酒吧和游乐城,单纯地觉得某样小物件很实用或者想收藏,没听过现场音乐会,没参加过狂欢音乐节,也没有去看过高大上的舞台剧……我喜欢什么,如果花钱就能去或者拥有,那就不要吝惜钱,因为钱随时可以挣,而那些未曾体验过的美好可能会变成遗憾。
不得不说,因为消费观的改变,虽然我一直算不上有钱,但这几年我不再把家庭的经济问题压在自己身上,我过得很快乐。即使手头吃紧,我也不会倒退至从前,一度只知省省省,相反地,在保证生活质量和自己始终开心的前提下,我会省去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
而如今,貌似又到了消费观受到挑战的时刻,这样一回溯过去,内心的答案其实呼之欲出,那就是:节省开支是一条可行之路,但真没必要对自己太刻薄,否则再年长一些,我肯定会心疼现在的自己,害怕自己为了“说重要很重要,说不重要也没关系的一点点金钱”而让自己活得很不开心,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均来自网络。作者:勺子小姐;本期编辑:eleve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