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小表弟突然问我:“你在童年玩什么?”话音未落,情怀就滋生出来了。
我立刻想起的是泥玩。当然,这不能和昔日的泥塑艺匠相比,喜鹊、青蛙、兔子、老虎……我一个也没捏成型,好不容易勉强做成个碗筷之类的,看着挺结实,一不小心就被碰落到地上,狠狠地摔个跟头后,我还会心疼老半天。
以前街边或公园里,我经常见到卖泥人儿的大爷,红红绿绿的人物列成一排等待顾客的检验,如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没什么是他捏不出来的,造型千变万化,神态各异。最让孩子感到惊讶的是,爷爷很少现场制作,这些玩具是怎样经着一双巧手诞生的,大概是个永恒的谜题了。我花了不少零花钱把心仪的人物买回家,见缝就插,不多久房间里就立着各种小人,到了晚上,电灯一灭,月光透过薄纱潜入内,各路牛鬼蛇神好似活了一样,钻进孩子的梦里,轰轰烈烈展开一场厮杀。
然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不必学会搏泥、打稿、制模型或者上色,无关成败,不管捏得好与坏,他们都能在黏黏的泥地里堆出一座城堡来。无论是修战壕、筑工事,树叶、枝条、清水,再配上细沙,约好来一场格斗,受一场不大不小的惊吓,然后全身脏兮兮地回家,被爸妈打骂一顿,过几天心又痒痒了,好了伤疤忘了痛,再动手去做就是了,不管不顾,好不得意!
我在书里看过一句话:“对孩子来说,最好玩的东西是土。”它唾手可得,可塑性强,饱含了多少自由度啊!只可惜,这种乐趣只有乡下才找得到,而现在,连干净的橡皮泥都不怎么受城里孩子的欢迎了。
有泥土在的地方,孩子就特别野,也特别开朗,这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洞察。去到深山或乡村,清晨时,屋外有鸡鸣狗吠,走出门闻到阵阵粪香,于是发现庄稼长得好,野草也蹿得老高,许多昆虫在叶间或地上爬动飞舞,而那主角就是无法无天的孩童。进了泥潭,束手束脚的人就像被解开了镣铐,在与冰凉的泥土接触时,心中的快乐难以言说,就算是大人也会在无意间回味起儿时的天真烂漫。
我们都曾是孩子,即使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资格赢得别人的特殊好感,至少在一片色彩斑斓的泥土中,我们都曾获得过无可比拟的荣光,都做过不可一世的英雄或者国王。
(封面图摘自网络)
一个活动
为了答谢大家两个多月来对“读奏”的支持,我们将为其中10名读者准备明信片,并于本月27日寄出。
1.写下此刻你独一无二的心情;2.说出里约奥运中你最难忘的一场比赛;3.分享曾打动过你心灵的文字或电影。任选其一并参与其中,你就有机会收到它啦!
我一直坚信,生命中的各种相遇都十分美妙,其中一种就是在叙事和文字的异域里交心,感知那遥远的相似性。所以,请尽情地在留言区用文字砸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