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Medium是推特的创始人之一。本篇读书笔记是我在2020年5月时为了能够理解哈耶克本书中的逻辑而为自己做的、不打算发布的一篇读书笔记。它更像是书中各章要点的梳理。

当时不打算发布,因为怕哈耶克看得太准。如今2022年的4月已经要过去了,豆瓣上的1984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一本书,我相信时机已到了。

然而我不愿意为了过审而删减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我不想做一个带着镣铐的作者。所以此处并不能发表全文,而能够收录全文的地方并没有很多我在意的读者。这是一条没有前途的路,很多人恐怕已经放弃了。

然而我还可以再多走一段,即便将来也许同样不得不放弃。

以下仅为节选。

(开篇立意整体删去,前三章删去,第四章前两段删去。)

Chapter 4: Inevitability of Planning

在社会的进步中,没有什么是 不可避免的,除非人类的思想这样认为。

4.3 也有一个角度认为工业时代的经济会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如果不进行计划经济式的管理就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但只有市场竞争的价格体系能够有效地调配各项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

(此处删去一句话)

4.4 所以计划经济并没有外在的必然性,而是人们有意为之。但仍有必要问一下,为什么很多技术专家热衷于计划经济。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专家理想中的那种大工程,只有计划经济的体制能够做到。

Chapter 5 Planning and Democracy

5.1 所有集体主义系统的共同特征是,有意图地将社会的劳动力向既定的目标调配.

5.2 这种“社会目标“或者“共同目的”通常是被很含混地定义的。这种“集体福祉”意味着要把所有个体的所有需求集合在一起并且不可避免地要排序,使计划者能够在不同的路径当中做出选择。这意味着有一整套道德体系来给人们的各种需求分配位置。(是的,这似乎就是儒家几千年来要做的事情。士农工商四民划分,最高阶层的“士”是不负责生产的,只负责管理。)

5.3 按照一整套道德体系去计划经济活动的行为会导致不可计数的问题,而这套道德体系并不能给这些具体的经济问题一一提供解答。

5.4 没有一个头脑能计算出在给定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如何最优化配置以实现社会中各个个体的各种需求,并且给这些需求都给予有限的权重。

5.5 每一个个体,无论他/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是会为他/她身边的人考虑,他/她都只能为全人类中的一小部分考虑。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利的还是利他的都不影响这个事实。这并不是说人们不会或不应该为社会的共同福祉考虑,而是此处所说的“社会共同福祉”是很多个个体恰好有共同的考虑而形成的。当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们组织起来形成国家,这个组织或国家仍然是“个人”的。人们能够彼此同意的范围就是这个组织的范围,人们能够同意一个共同行为的可能性的降低制约了这种共同行为的范围。

5.6 我们可以依靠社会成员的自愿同意来引导国家的行为, 只要这种行为在自愿同意存在的范围内。如果国家可以支配的资源超过一定范围就可以通过对更大范围的间接控制而剥夺个人的自由。当民主行进到一种共同行为,而这种行为所需要的agreement多于事实存在的agreement时,就会产生coersion. 人们会同意一种被指导的经济行为是因为相信它会产生更大的繁荣。但最终人们可能会走上一条他们不愿意走的道路。

5.7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的诉求如此分散以致于一个议会几乎不可能对于经济活动的细节问题形成多数一致决议。(在当时的德国)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人们需要经济上的独裁者。希特勒并没有摧毁民主,而是利用了民主的衰落。

5.8 如果民主被一小群集体主义者控制,就会摧毁它自己。

5.9 民主不过是保护internal peace 和individual freedom的手段。独裁是大规模落实理念和coersion的最有效手段,也使central planning成为可能。不是权力的来源 (e.g. 民主)而是权力的限制使它不会成为绝对权力,权力需要被固定的规则所限制。

Chapter 6 Planning and the Rule of Law

6.1 在集体主义者的计划经济中,计划者不可避免地需要时时决定一些不可能由正式颁布的原则所回答的问题,这些决策不可避免地取决于当时的情况,所以计划者/决策者需要按照自己的偏好来对不同人群的利益进行排序。

6.2 正式的规则事先告诉人们在特定情形下政府会如何行为。如果政府遵循固定的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必须不能为不同的情景所转移。只有政府的行为能够被预测,个人才能够做计划。政府越有能力自主计划,行为就越难预测,这使得个人就越难做计划。

6.3 如果政府能完全预测自身行为的路径和结果,它就可能使被它影响到的那些人没有其他选择。政府必然会选择一边,这样,政府会将自己的目的强加于个人,而不是帮助个人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6.4 当计划越来越普遍时,就越来越需要在法律上强调“公平”和“合理”,而这实际上是说越来越需要把判断留给当权者;关于这些含义模糊的词语混入立法是如何使法制逐渐崩坏的可以写一部历史。在希特勒出现之前这一趋势在德国已经存在了,希特勒不过是完成了它。毫无疑问地,计划不可避免地导致有意识地在不同人群的需求之间形成偏袒,使一些人可以做其他人绝对不允许去做的事情。

6.5 法制是自由时代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并且在自由时代到来之前没有出现过。专制政府并不是没有法律,而是不受事先规定的法律所制约。

6.6 个人的权利,不可避免地将成为计划执行的阻碍。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个人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Chapter 7 Economic Control and Totalitarianism

7.1 有这样一种观点:政治上的民主可以与经济上的计划共存;也有人们认为,牺牲生活中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自由可以换取更高价值上的更大自由。

7.2 这是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经济上的目的和人生中的其他目的可以被清晰地分开。人类的终极意义当然不是经济的,或者说,经济的动因并不存在,而只存在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的经济因素。

7.3 也有许多人认为,economic planning只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而不会影响那些更加基本的人生价值。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在经济上被控制,意味着我们在所有方面都被控制,除非我们声明自己的目的,但声明目的,就意味着这个目的需要得到批准。继而,当局将用这种权力来批准有些诉求,封杀另一些诉求。

7.4 当局控制经济的各方面意味着这个当局将控制有限资源在我们的各种诉求中的分配。谁掌握了经济资源的分配,谁就掌握了我们的所有诉求中的哪些应该被满足,哪些不会被满足。如果有一个单一主体控制了经济资源, 那么它就能够控制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在一个被 指导的经济体中,当局控制人们的随求,它会用它的权威来确保有些诉求被实现有些则不会被支持。这样,其他某个人的好恶将决定我们应该喜欢什么,不应该喜欢什么,将决定我们会得到什么。

7.5 事实上,集体主义正是承诺了会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自由,让人们不必为经济上的问题担忧;计划者承诺得比他们能够实现的多。作为生产者的个人,只有在能够自由选择不同职业的时候才有自由,才能够不受他的工作的制约。在计划经济中,计划者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简单易行,会希望把人们当成可以互相替换的零件,而忽略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将日益使得个人最终成为实现“集体福祉”的工具。

7.6 这么长时间以来,没有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能够解决贫困问题,然而正是集体主义/计划者对于potential plenty的承诺使人们愿意是我们走上了接受计划的道路。

7.7 许多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学家为计划经济的社会高呼,不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而是因为它能实现更公平正义的平等分配;但我们仍要质疑,在它实现的过程中是不是会使我们为某个人的理想主义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是不是会比自由竞争更具有压迫性。

7.8 实现计划的紧迫性使人们失去选择,人们将按照计划需要得到分配结果,并且在何时得到也要按照计划需要进行。

7.9 没有经济上的自由就没有政治上的自由。

Chapter 8 Who Whom ?

8.1 集权国家政府的权力并不是每一个个人转移一部分权力给政府,而是创造出来的新的权力。

8.2 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最重要保障。因为生产资料如此分散,他们的所有者的行为彼此独立,因此没有人有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完整权力。如果生产资料集中于一个主体之手,比如“社会”或者是一个独裁者,那么他将对我们有完整的绝对权力。

8.3 人们经常忘记了,是马克思本人指出,回顾历史, 私有资本加上自由市场,我们民主权利自由的一个前提。虽然他向前看时,却没有意识到,一但自由市场消失,我们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将不复存在。

8.4 如果不平等是非人力因素、是自由竞争市场下出现的,那么于人的尊严是无损的;而如果在一个计划的体制中,一个人被体制有意识地拒绝或者边缘化,那么他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看待就将发生变化,他对自己的看法会发生变化,他的尊严不复存在了。变成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已经够糟,更差的是无法离开它,并且一直受制于别人为我们选择的领导。

8.5 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可以对社会和经济予取予夺的coersive power, 那么唯一值得夺取的就是共享一部分这种权力。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样就都成了社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部取决于掌握着这个coersive power的主体,当权者的观点将override其他所有人的观点。

8.6 除非一个人被认为远高于人类,或者动用恐怖的力量,否则是很难将自由社会中的人类思想统一。所以社会主义者发明了系统性的洗脑性教育,承诺对于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问题,社会主义体系都将给予答案。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只能通过掌握在组织中向上爬,并且影响和掌握国家机器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地位。

(此处删去一段)

Chapter 9 Security and Freedom

9.1 如果一个国家唯一的雇主就是政府,那么反对政府意味着饥饿。在这里,不劳者无食变成了,不顺从者无食。

(此处删去5段)

9.7 对于一个整体财富在波动的蛋糕,当你对一部分人保证收入的时候,剩余人分得的蛋糕的波动将更大。这时,竞争性系统所能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机遇和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对于特权人群来说是安全了,但是对于剩余人群来说就更加不安全了。这样,越是努力干预市场机制来保证“安全”,就越增加系统的不安全性。这种“安全”越是成为一种特权,人们越赋予“安全”更高的价值 — — 社会将逐渐出现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安全”而不是独立能赋予人们社会地位。

(此处删去一段)

Chapter 10 Why the worst get to the top ?

10.1 在一个集体主义社会中,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会成为主流?认为使人们选择了集体主义的那种崇高道德理想会成为集体主义体制下的主流观念是一种错误,这个社会体制会使什么样的人成功,才真正决定了什么是主流。

(此处删去两段)

10.4 有三个原因是这个能够形成同质化意见的群体不太可能由社会中最好的成员形成,而很有可能由最差的成员形成。

一是,受教育水平越高,智识水平越高,个人的趣味越可能不同,就越不太可能接受一个同质化体系的价值观。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都比较低,而是说最大数量的价值观相同的群体的标准可能比较低。或者说,存在于最大群体中的公约数,通常是标准比较低的。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如果他需要依靠这些具有相似的简单而原始直觉的人群,他就需要增加他们的数量,尽量把其它成员都转化为这样的人。

二是一个逆向选择的原理,独裁者能够吸引这些温顺、轻信和易受骗的人,这些人没有什么自己的主张,他们的头脑准备好了要接受一套已成型的价值观,只要他们耳边的声音够大够响亮,重复次数足够多。所以越是那些思想还未成体系、情绪极易被鼓动的人,越容易追随极权政体。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逆向选择原理,人们更容易在负面的事情上达成一致,而不是任何正面的东西。例如对外敌的恨、对生活得更好的人的敌意等等。在德国,就是犹太人。

(此处删去两段)

10.6 如果“社会”或者“国家”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概念,那么人的尊严和价值就只有在组织中、在服务于“国家”的目的中体现,而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就被淡化了。这种观念也将导致,“国家”有他自己的独立于国民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高于国民本身的。

10.7 多种因素加强了集体主义:

人们希望通过加入一个集体来降低自己的自卑感。如果加入一个集体能给人优越感,尤其是觉得自己比集体之外的人优越,人们就愿意加入这个集体。这也是为什么暴力行为对集体内的成员是被压抑的,但对集体外的成员就可以肆意发泄。为一个群体的利益出发去做事情,能够让人们放下许多道德的约束,这些道德的约束当他是他自己这个个体时,他是会遵守的。

(此处删去一段)

对一个计划者来说,在他的组织之外的人都是他实现计划的阻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多数的计划者都是军国民族主义者。

10.7 按照一个一元化的计划去管理社会生活的意愿大体出于对权力的渴望。本来分散在各个互相独立的个体中的权力一旦集中在一个主体手中,它将边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它的本质也和原本分散的那些权力不同了。当这种力量达到足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的所有方面时,它与奴隶制就越来越没有分别了。

10.8 任何集体主义体制都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被广泛接受的集体的目标;二是给予这个集体最高的权限,为了实现集体的目标可以override任何个人的意志和决策。这两个核心特点将助长一个特殊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个体系不会给个人的良心留下任何余地,它使得个人不能够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理念和准则,并且不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普遍有效的一般道德准则(这岂不就是普世价值)。

Chapter 11 The End of Truth

11.1 要让每一个人都为了社会计划的集体的目的而服务,最有效的方式是让每一个人都相信这样的目的。在一个高效的极权系统里,强迫每个人为这个目的服务是不够的,而要让人们相信这些目的是他们自己的目的。虽然这种信念和价值体系是被计划者挑选来加诸于人们身上的,它们也必须成为人们自己的信念,使他们自主自发地按照计划者所希望的那样去反应和行为。

11.2 人们对极权体系的propoganda都很熟悉了,我们无需赘述。值得指出的是,propaganda并非极权体系所特有的。非极权社会也有各种propoganda。但极权社会的propoganda的特殊性在于,所有的工具,所有的渠道都是协调好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把个人往同一个方向影响,将所有人的思想都往“一体化”(Gleichschaltung,纳粹用语)的方向培养。这样的propoganda所能取得的效果在规模和本质上都与互相独立且彼此竞争的来自不同源流的propoganda有明显区别。如果所有的信息都从一个源头发出,那就不是说服人们相信什么的问题了;一个技巧高超的宣传机器有力量来塑造人们的思想,任意选择它想让人们相信的方向。就算是智识再高,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如果长期只从一个源头接收信息,也难以逃脱。

11.3 极权体系的propoganda对道德最大的破坏性在于,它会破坏一切道德的基础,那就是对于真相的感知和尊重。

11.4 这是极权体系的本质决定的。极权体系的propoganda不能让自己被任何价值体系、对观点的质疑和对道德的信念所限制住。但是任何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遵循自己族群的信仰,或保留自己智识的质疑能力。所以为了吸引人们接受官方的价值,必须先让人们觉得这些价值和他们自生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 — — 这通常需要一些对目的和手段的很随意的解释;而且事实上目的和手段又很难决然分清,所以必须使人们既相信最终的目标,也要相信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依据的那种事实和假设。

11.5 一个计划者几乎不可能提前就制定了一整套道德体系来适应他的经济计划,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他才会发现不同需求的冲突。他必须要做出决定,指引他做出决定的这套准则在他决定之前,是不存在的。一旦做出决定,就需要让大众认为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就算这些决定是从偏见出发做出的,也需要像公众说明这项决定背后的原则是什么,只要这些公众不仅需要他们被动接受,也需要他们主动拥护这项决定。极权体系的领袖可能只是出于个人的好恶做出某些决定,于是他倾向于喜欢和接受符合他的个人偏好的理论,于是这时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就会充斥到官方的宣传中去影响人们的行为。

11.6 · 为了让人们相信计划者将要强加于他们的新价值观是他们本身所拥护的,最简单的技巧就是改变词语原有的意义。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 — 《1984》

(此处删去一段)

11.7 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社会主义学家卡尔曼海姆( Dr. Karl Mannheim),所提出的“集体自由”,指的并不是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自由,而是计划者所拥有的无限自由,使他可以对社会随心所欲做出任何事情。

11.8 对于没有经历过这种社会历程的人来说,他们是很难理解这种做法的严重性的 — — 这不仅使社会陷入困惑,而且使任何理性的讨论成为不可能。随着这种历程的深化,语言本身如同经历了一场洗劫,词语将不再有任何意义,而只是空洞的躯壳而已。

11.9 使大多数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并不难。但那部分无法被洗脑的、仍然具有批评能力的一小撮人也必须被消声。即便是似乎与政治无关的科学范畴内,哪怕假装追求真理的表演也必须被放弃,什么能被发表、什么内容能进入教学体系,都必须由当局来控制。

(以下全部删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