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雨果爱不爱国?

1

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雨果是热爱法国的。

首先,所谓“爱国”,是对国家的存在价值的赞许,对其在行政风格、统制行式以及优秀的历史、文化等的赞同和热爱,而雨果并未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的任何方面的厌恶,相反,他在自己的作品《悲惨世界》等著作中无时无刻地表现对国家、社会漏洞的担忧,由此体现他对法国的热爱。

其次,他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表现出了对法国政府极大的讽刺和鄙夷,而他不满的只是国家策略的不恰当这一特征,即单纯讽刺那些自私的执政者,而正由此,可以从反面看出对法国现况的担忧。

最后,他称呼法国为“窃贼”,实质上是对于法国统制者无比的厌恶与痛恨,而无比的痛心和担忧的激烈表达,反衬对法国的热受。(张圣博)

2

我认为雨果爱国。为什么?

第一,他选择谴责法兰西的强盗行为,是他希望法国更清白,更强大,更能正义地壮大国力,这是一种爱国表现。他在信中指责法国对中国进行强掠,“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个看得见的,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严厉地指责了法国的野蛮,粗俗行为,这是他对法国上尉巴特勒以至于整个法国殖民者的教育,他通过比喻,更深刻地希望法国人进行反思,从而以文明、正义、公平之举成为世界雄杰,是一种对法兰西指责中的教育,包含他渴望祖国文明的爱国之情。

第二,他还提出观点“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把战利品归还”,这体现了他对于文明与野蛮的思考,用一种建议的口吻,更加抒发了他对于法国变得更文明的教育,包含了爱国之情。

雨果的爱国之情于字里行间可见。(钱奕冉)

3

很多中国人因一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对雨果大肆夸赞,可他真的爱国吗?其实不然。

第一,在信中他毫不避讳自己的鄙夷,将法兰西比作“强盗”,这样的人真的爱国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儿子在公众面前大骂他母亲“强盗”。我们会怎么想?我们会觉得他不孝,可雨果呢,我们说他不畏强权。是,我们不否认法兰西的错误,但无论如何,祖国在我们心中应是神圣的,我们可以有风度地指出她的错误,但却绝不能辱骂她。

第二,他作为人民的一员,急于为自己澄清,将错拿开,一个真正爱国的人,是不会急于撇清自己,正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趋之”,南宋亡时,文天祥宁与国家同生死,也不同侵略者共划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成了炙脍人口的爱国名句,可雨果呢,连错误都不愿同国家共承担。

正如王教授所言“名人干什么都是对的。”(黄祯熙)

4

雨果兴许并非不爱国,他只是更爱他心中的正义和真理。古希腊的那位学者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那么雨果同样可以说:“吾爱吾国,但吾更爱艺术”。他以一个艺术家悲悯而多情的心表达出他在正义立场上对中国所受劫难的愤慨,或说这是他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应尽的义务。

对于是否爱国这个问题,耶律楚材有一个完美的回答:“我忠于人民,而并不在意为谁出谋划策”。雨果对艺术、对文明、对天下各国的人民爱得深沉,他忠实于道德,而非波旁王朝或是拿破仑皇帝,他爱国,对法兰西人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他希望法兰西人民生活在一个干净、和平、正直、富饶的法兰西,他愿这片地中海边的沃土不是充斥着谗言和污脏,而是纯洁无瑕。

盲目地忠于一个国家并不一定是爱国,而是一种低下的盲从,雨果高尚的内心不会有这种盲目,但他期盼自己的国家更加美好,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于是赋予他最高的期望,在希望落空后恳切地提醒,妄图以一己之力让国家走上正途。

他的努力失败了,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国家深切的爱。(盛敏桉)

【春美姐姐说: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对于雨果,我们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且来听听同学们的观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课堂辩论:雨果爱不爱国?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