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写过一篇《中条山的道靖院》,说唐代官员王颜修建道靖院的事情。王颜同时还修建过五老峰太明观,当时却未知究竟。最近看到一些五老峰的资料,发现了太明观的具体位置。
王颜文章中,把所有的“太”字都写为笔划较多的“泰”,而实际上,人们更喜欢笔划少的,在很多情况下,“太”字都被写成“大”。泰明观、太明观,最常见的写法是“大明观”。
大明观原址在五老峰山下“峰峪”的西侧。始建年代不可考,初名无相观。隋朝开皇年间改名游仙观,唐朝贞观年间改名大明观。贞元年间,因为道士罗通微飞升,改名为灵峰观,俗称为罗公庵。清朝时复旧名大明观。在叫灵峰观的时代,山上同时也有一座灵峰观,应该是一个机构的两个分支,上院和下院。现在,山上的灵峰观修复了,山下的大明观则无遗迹了。
据王颜的《中条山靖院道堂铭并序》,当时大明观的情形是这样的:
北上二十里有古太明观之遗迹,前即雷洞,道曰阴天。国家投龙,道门投简,观之奉此,岂可废虖?大历末,故相韩公滉任地官也,见辟为倅,知解县盐池,遂以池俸创复之,今以虢俸成就之。又上帝之离宫,飞仙之逸域也。
所谓”雷洞“,即”雷公洞“,是指虞乡城西门外、南梯村东边的一座庙宇,其洞府则在山上。所谓”阴天“,意义不明确,可能是指虞乡城通往五老峰的道路,林木茂密,遮蔽天日,号称”阴天“。当时,大明观可能是国内重要的道教宫观,唐王朝在这里举行”投龙“的仪式,道教界内部也在此举行”投简“的仪式。
唐代宗大历末年,古老的大明观已经荒废了。王颜这时受到户部尚书韩滉的重用,管理解县盐池,俸禄比较优厚,就捐出一部分钱,修复了大明观。但建庙不是小事,王颜调走之后,还有一些后续工程没有做完。
多年以后,王颜出任虢州刺史,治所在今三门峡一带。他年事已高,热衷于道教,在灵宝县的黄帝铸鼎原搞了一些修复工程,刻了一块碑;在黄河北岸永乐县的中条山上,捐资修建了一座道靖院,刻了一块碑;同时,想起大明观的未竟工程,也捐出俸禄,把工程做完。
做完这些工程后,王颜就辞官退休,住到道靖院修行,不久就去世了。
在中唐时代,中条山已经有了道家第五十二福地的说法。王颜一个人在中条山修建了两座著名的道观,对河东道教的发展,应该是有重大贡献的,我们不能忘了这个人。
永乐县的道靖院,后来发生过侯道华飞升故事,轰动一时。而五老峰的大明观,实际上也发生过一件飞升故事,飞升的仙人名叫罗通微。
罗通微是临晋人。有些书解释这个”临晋“为陕西大荔,其实不对。罗通微是唐朝人,唐朝的临晋县是从桑泉改名而来的,就是现在临猗县的西半部分。民间传说,罗通微实际上是现在虞乡镇的罗村人。因为历史上虞乡县曾撤并到临晋县,说罗通微是临晋人也有道理。
罗通微的故事比较简单,但他的师父很有名。唐朝名臣阎立德的玄孙阎寀,晚年任吉州刺史,在贞元七年上书皇帝,要求辞官修道。唐德宗同意了,还给他赐名为”遗荣“。阎寀辞官后就在当时的吉州、现在江西吉安的青原山一带修道。现在的朱陵观,就是阎寀当时修道的地方。
不过,神仙道士的故事都比较奇特。
罗通微出生时有些吉兆,但成年后却是个普通樵夫。他上中条山砍柴,遇到一个道士,自称是阎寀。阎寀说罗通微骨骼清奇,很有修道的天赋,就传授给他步虚、绝粒等道法。所谓”绝粒“,就是后世常说的”辟谷“,不吃粮食;所谓”步虚“,则是一种道门的唱诵功夫。
罗通微学会这些道法后,就隐居在中条山的“五老山”,也就是在现在的五老峰,认真修炼。有一天,罗通微召集山上的道士集合,表演自己的”步虚“功夫。忽然一声霹雳,地下跃出了一条青龙,罗通微从容骑到龙背上,升天而去。
有记载称罗通微飞升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可能是传写之误。阎寀是中唐时候人,贞元年间出家的,徒弟不可能比师父还老。所以,罗通微的飞升,应该也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或者更晚一些。
另有说法,阎寀曾任“河东太守”,期间避乱隐居于王官谷上方,罗通微每天打柴伺候阎寀,因此得到了道法的传授。后来,王官谷上方还留有“阎使君宅”的遗迹。
王颜重修大明观,在唐德宗贞元十几年,可能正是罗通微修炼或者飞升的时候。大明观别名罗公庵,说明罗通微当时就住在大明观。诗人姚系写了《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诗中提到了罗通微飞升时的”青龙“,那么这个隐者,很可能就是指罗通微。诗曰:
云观此山北,与君携手稀。
林端涉横水,洞口入斜晖。
颇觉鸾鹤迩,忽为烟雾飞。
故人清和客,默会琴心微。
丹术幸可授,青龙当未归。
悠悠平生意,此日复相违。
罗通微隐居修行,不可能常住山下的大明观,山上的五老祠、步虚坪等地方,应该都是他常住的地方。至于他的飞升故事,我们后人没必要太认真,反正古人就是这么传说的。
我以前以为,”步虚“是一种像孙悟空筋斗云式的飞行功夫,后来查了查,却是一种飘飘欲仙的唱诵加舞蹈功夫,其场景应该是很有艺术美的。唱诵是需要填词的,很多诗人都填过《步虚词》,其词牌后来称为《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