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学问境界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唐朝绛州龙门人,其地原属河津,今归万荣。他以诗赋著称,《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只知道他是天赋绝伦的大才子,对其学问境界则了解较少。

王勃家学渊源,祖父王通号文中子,隋朝末年隐居讲学,影响很大。王通去世后,其弟其子都能延续家风,研究学问,王勃从小就生活在学术气氛极为浓郁的家庭里。据他的《续书序》说:

勃兄弟五六冠者,童子六七,祗祗怡怡,讲问伏渐之日久矣。躬奉成训,家传异闻,犹恐不得门而入,才之不逮至远也。是用励精激愤,宵吟昼咏,庶几乎学而知之者。

说本家兄弟十几个人,有成年的,有未成年的,天天跟着父兄认真学习,昼夜不休,都是“学而知之者”,并不是天生什么都会。但实际上,王勃是天赋过人的,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能写《汉书指瑕》这样的大作品,十几岁就能应幽素科举,进入仕途。

在学问方面,王勃首先继承家风,是个经学家。

他喜欢研究《周易》,花费了很多功夫。因为太专心了,还做过和《周易》有关的梦,梦中有人告诉他:“易有太极,子其勉之。”他因此创作了《周易发挥》,一直写到《晋卦》,因为患病而中止了。他祖父王通有续《六经》的大志,各部经典差不多都续完了,但因战乱,著作遗失了不少。王勃奉父亲之命补齐祖父的《续尚书》,花了几年功夫,终于完成。所以他也算是《尚书》的专家。

王勃精通天文历法以及传统的天人感应学说,创作了《唐家千岁历》。他认为唐王朝是土德,应该直接继承汉朝的法统,而不应该继承隋朝的。这个学说在唐朝颇有影响,曾经两次被朝廷采纳应用。

关于王勃的天文学水平,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王勃曾经创作过一篇《益州夫子庙碑》,内容是歌颂孔夫子的。开头几句是:“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云於太甲。”用天文现象来赞美孔夫子的美德,但这几个典故实在是太深奥了。唐玄宗时的宰相张说同时也是大才子和大学者,他搞不清这几句的含义,就去请教天文学家僧一行。但一行大师只能讲通前两句,说有这种天文现象时,人间会有“有道无位”的圣人出现。至于后两句,一行大师也搞不清楚。王勃在文章开头随意写的几句,竟然难住了后世的两位大师,可见其学问的渊博深奥。

王勃精通佛学。他是著名的大才子,经常应邀为别人写碑文,为佛寺撰写的碑文尤其多,能够反映出其精湛的佛学知识,其代表作有《释迦佛赋》《四分律宗记序》《释迦如来成道记》等。

王勃另外还是个中医学者,得到了中医大师曹元的真传。他母亲去世较早,是由父亲抚养成人的,特别注意行孝。父亲告诉他:“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所以,他就悄悄地寻访名医,学习医术。他跟曹元大师学习了十五个月,掌握了《素问》《难经》和《周易章句》。离开曹元后,又认真钻研了五年,这才彻底弄通了中医。又根据中医经典的记载,钻研道家的养生之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来,他把曹元大师的秘诀和《难经》编辑在一起,并撰写了《黄帝八十一难经序》,记下了自己的学医历程。王勃听说今河南三门峡一带的虢州山上药草很多,就专门谋求到虢州做参军的官职,为的是进一步研究、实践中医技术。

王勃才高命短,只活了二十八岁。但他在短短二十八年之间,创作了那么多的作品,研究涉及了那么多的领域,着实令人惊异。称他是天才,确实是不为过的。但这个天才,也确实是踏踏实实学出来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王勃的学问境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