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佛经,好诵鸠摩罗什的译本。因此,对这位大师也颇多关注。罗什大师的八卦故事也比较多。
多年前读过一本网络小说,女作者爱慕罗什,借着穿越的力量,分别见证了罗什的少年、青年和老年,最后反向穿越,把罗什大师拐带到现代世界了。
有一本叫《红史》的佛教史著作,讲述了与众不同的罗什故事。说前秦皇帝苻坚派大将吕光攻打龟兹,要夺取的并不是鸠摩罗什,而是他父亲鸠摩罗炎。那位名震西域的佛教大师,实际上是鸠摩罗炎,书中称为鸠摩罗室利。因为鸠摩罗炎已故,龟兹王便把未成年的鸠摩罗什当大师奉献出来。鸠摩罗什的结局也与其他记载不同。说他有个弟子叫周和尚,得罪了皇后,皇后把鞋子藏在周和尚座下,诬告说周和尚调戏她。皇帝追查时,却在罗什的座下发现鞋子,就一刀把罗什砍了。罗什头颈冒出白色的血液,他把头拾起来安上,继续讲经,讲完了,头才掉下。但这记载不周全,明明是周和尚得罪皇后,鞋子也是藏在周和尚座下的,为啥杀的却是“班智达”鸠摩罗什?应该是那个周和尚才对。
在汉地的记载中,罗什平生的遭遇也很坎坷,特别是色戒方面。
罗什少年成名,颇多传奇,讲经时要踩着国王的脊背登上法座,可谓享尽了福。前秦大将吕光灭了龟兹,逮住了已经三四十岁的罗什,首先要做的,却是破罗什的戒。他让罗什娶龟兹的公主,罗什拒绝。吕光说,你父亲以前也是和尚,不是被龟兹王逼迫着娶了你的母亲,生了你吗?你现在还闹什么?
鉴于罗什不肯就范,吕光逼罗什饮醉了酒,然后把他和公主关在一个屋子里。这样,罗什就破了戒。不过,后来他好像也没有娶公主,公主原是他的表妹,下落不明。
吕光把罗什带到凉州,待了十几年。后秦的姚兴派兵打凉州,得到了罗什,带回长安译经,这时候的罗什已经五六十岁了。
姚兴对罗什极其尊重,但也出了妖蛾子。姚兴说罗什这么智慧的人物,不能没有后代,就送给罗什十名伎女,让他成亲生子。这样,罗什就成了有家室的居士。
在别的记载中,说罗什是主动提出娶亲的。他说他命中有两个儿子,要来投胎,必须娶亲才行。姚兴便送给他两名宫女,让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又送了十名伎女。这样,罗什就有十二个妻妾了。
长安的和尚们见罗什如此,纷纷效仿,都想还俗娶亲,或者偷偷娶亲。罗什认真劝解,让大家学他的优点,不要学他的缺点,要关注他的洁白莲花,而不要关注莲花脚下的污泥。劝解不成,罗什就施展了一次神通,他找了一碗钢针,当着大家的面吃下去。然后说,谁要能像我这样吃钢针,谁就可以娶亲。这样,才把和尚娶亲的歪风杀住了。
我这人爱思考,为啥吕光和姚兴都动了心思让罗什娶亲?吕光开始并不信佛,不尊重罗什,他逼迫罗什有侮辱的意思。姚兴明明很尊重罗什,为啥也让罗什破戒呢?
这说明罗什本人有问题。
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也是这情况。明明是出家的比丘,却被龟兹的公主看上了,非要逼迫成亲。说明鸠摩罗炎也有问题。
有啥问题呢?应该是鸠摩罗氏的人种特殊,长得太帅了。
鸠摩罗是“童子”的意思,其本尊是天竺神话中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儿子,又是天竺神话中的战神,英勇无比。其形象则是童贞英俊的少年。
世间的鸠摩罗氏,应该是月氏人,出自北印度的大夏国。他们进入印度后,称离车族。离车二字,有薄皮之义,有仙族之义,应该是肤色很特殊的种族。鸠摩罗氏的人,长相应该是很特殊的,都是娃娃脸,童子相。
还有一位大德叫鸠摩罗多,译为童受,是一位大论师。禅宗奉为西天十九祖,天台宗奉为十八祖。这位大师,也有和罗什类似的故事,本在大夏国,却被劫盘陀国派兵攻打,迎请传法。他晚年,据说是用双手撕开像童子一样细嫩的面部皮肤,放出无量光明,然后圆寂的。
鸠摩罗什应该也是童子面的长相,五六十岁时,还跟年轻人一样。所以姚兴才动了心思,想让罗什娶亲生子。但据说,罗什的子孙后代,智慧都很平凡。
罗什故事颇多悲剧色彩。在罗什早年,他师父、道友、母亲等人都曾预言过,说罗什担负着佛法东传的重任,但这么做会伤害到自己。暗示的,其实就是罗什的破戒。
在吕光逼迫时,罗什如果坚持不从,也许吕光会把他杀了,成全他的戒体,但后来的译经事业就谈不到了。我们后世这些喜欢读经的人,也许应该感谢罗什的破戒,这是大乘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