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应物兄》

朋友向我推荐小说《应物兄》,便在“孔网”用半价订了一套,然后在“微信读书”读电子版的。几天后纸质书寄到的时候,电子版也恰好看完。

我是喜欢这本书的,但只是淡淡的喜欢。它像《儒林外史》,写了很多政界、商界、学界的人物,也讽刺了很多事。因为学界的人物多,人物喜欢引经据典,知识量很大,不是文科生还真不好看懂。

应物兄原本是叫“应物”,后来有人搞错了,出版书时候署名成了“应物兄”,所以“应物兄”便成了主人公的名字。他出了一本把孔子说成狗的儒家文化书,出了大名,也受到自己学生的讽刺。然后,一位国际知名的大学者想叶落归根,本地的一班人便开始种种准备。大学者想听个蝈蝈叫,本地人便开始研发已经绝种的蝈蝈。一位学者好容易把绝种蝈蝈弄成,却发现自然界还存在大量野生的。本地人找大学者的故居,大兴土木,却搞错了地方。一位大领导想学书法,著名学者教他用左手写——人物很多,故事很多,大部分都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事例。我读得快,记不住很多。看的时候傻乐,看完也就没啥了。

那个国际知名的儒家大学者,叫我看其实就是个垃圾,有学问的伪善的家伙。他最后关注的是自己的孙子能不能正常出生,或者说出生后正不正常,结局是不正常。他儿子媳妇及情人都吸毒,生出的孩子当然不会正常,这也暗示大学者的那套学问不正常。

作者也写了几个不错的好人,一些老辈老派的学者,在尘世中保持着自己的清净心。还有拉琴的,做丸子的,一些普通的人,反而也保持着清净心。

主人公叫“应物”,书中好像有别的典故。但我首先想起来的,却是吕祖的《百字铭》:“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这个应物兄,应该是保持着一部分的清净心,但也沾染了不少尘土。“应物要不迷”,真的是很难做到啊。小说的结局,让主人公平白无故地遭车祸去世了,这也算是一种出世间法吧。

书中的地点是济州,我一直认成是济南。但书中又总说太行山,搞得我很迷糊。后来查作者资料,发现他是济源人,原来这个济州有一部分是指济源啊。虚构地名,当然不需要较劲,我只是觉得济源离我近一些而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应物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