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频道正在播京剧《连环套》,同学李军发来微信,又一次“点播”,要我写一写黄天霸这个人物。
我这个京戏迷口味是偏窄的,竟没有好好看过《连环套》,对黄天霸了解也不太多。了解相对多一点的,反而是窦尔敦。
花脸唱段中有“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这个听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喜欢窦尔敦多一点,“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嘛。
很小的时候,听父亲讲过一点黄天霸的故事。他那个年代,《施公案》是乡间流行的小说,所以父亲能记住很多黄天霸故事。但灌输给我并给我留下记忆的,就只剩下一个“黄天霸”的名字了。
中学时代,有一部电影叫《金镖黄天霸》,主人公黄天霸却是个亦正亦邪、邪正不明的人物。江湖好汉个个都是正面人物,但都是失败者。黄天霸是清廷的鹰犬,却金镖厉害,一打一个准,把好汉都干掉了。这个电影,是典型的三观不正。看完了,不知道是该佩服黄天霸的金镖,还是该斥责他的不义行径。
所以,后来喜欢看京戏的时候,对黄天霸的戏便不感兴趣。另外,黄天霸是武生,主要看扮相、看作派、看功架,或者是听道白,唱腔要相对简单得多——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好像提过几笔窦尔敦,说他叫窦二东。有些记载说窦尔敦被清廷处死了,年寿不高,有些记载说窦尔敦被流放到东北去了,得了善终。莫衷一是。
黄天霸也史有其人,据说后来做了正二品的总兵官,驻守马兰峪,成了旗人,世代看守东陵,子孙后代繁衍很多,看来也是善终的。
窦尔敦是造反的汉人,黄天霸是投靠清廷的汉人。两拨人一比较,从小受教育的我自然喜欢窦尔敦这样的英雄,讨厌当汉奸的黄天霸。但清朝时候的戏曲观众,无疑会认可黄天霸,毕竟是弃暗投明,走上正道,是有利于社会的人。
窦尔敦、黄天霸基本上是和于成龙同时代的人。于成龙那时候,也拉拢团结了一批汉族武装,打击另一批造反的汉族武装。在湖北的时候,于成龙以少胜多,立了功,成了名。到河北之后,土匪势大,于成龙的湖北经验就不灵了,有“百里长墙拦贼马,绿林半夜绕官衙”的笑话。和于成龙斗争的,应该就是窦尔敦这批人。
黄天霸这样的人,日子也不好过,在清廷阵营,属于“炮灰”性质,最好的结果是在剿匪过程中牺牲掉。《连环套》中,他面对清廷大官奴颜婢膝,面对自己弟兄就有点耀武扬威,面对山寨好汉,他其实是色厉内荏,只能利用江湖规矩进行周旋——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
反正不太喜欢,就胡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