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儿子

很早的时候,就喜欢罗云成道的那部经典,它出自《增一阿含经》的“安般品”。

经文说,佛陀有一天进城去化缘乞食,身后跟着一个名叫罗云的比丘。走到半路上,佛陀从容地右转身躯,对身后的罗云说:“罗云啊,你要观察,色蕴是无常。”

罗云急忙回答:“是啊世尊,色蕴是无常。”

走了几步,佛陀又对罗云说:“罗云啊,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是无常。”

罗云说:“是啊世尊,受想行识都是无常。”

佛陀托着钵盂继续往城里走,后边的罗云却犯寻思了:“为什么在乞食的路上,世尊会当面告诉我这些?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就不应该进城乞食了,我应该回到祇园精舍,认真坐禅观察去。”

罗云真是个有心眼的好比丘,听了佛陀的教诲,连饭也顾不上吃了,立即就去实修。

其实,这事情还真的是有前缘。几天前,一群比丘去面见佛陀,汇报说罗云比丘善持禁戒,但一直没有悟道,这是什么原因呢?佛陀安慰大家说,不要着急,罗云比丘很快就会成道的。

罗云刚出家的时候,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因为不够正式出家的年龄,所以佛陀特设了一个“沙弥”的名称,让罗云以沙弥身份住在僧团里,以舍利弗为师。

年幼的罗云调皮捣蛋,经常说谎骗人,佛陀批评过他几回,让他改正。

罗云也经常受人欺负。

有一回跟着师父舍利弗去乞食,师父被人打破了头,自己的饭里被人掺了沙子。在师父的劝导下,罗云安心忍受了。

又有一回,罗云的住所被别的比丘霸占,衣钵被扔了出来,罗云很忍耐地搬到茅厕去住。茅厕里有脏水有毒蛇,年幼的罗云很害怕。佛陀知道后,就把罗云叫到自己房间住了两夜。本来戒律规定,沙弥不能到比丘的房间居住,佛陀为此专门修改了戒律,说在特殊情况下,沙弥可以在比丘的房间住两夜。

就这样,罗云在僧团里艰难成长,认真修行,终于成为善持禁戒的合格比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没有悟道,别的比丘都替他着急,为他向佛陀汇报、请示。

佛陀在乞食的路上教导罗云要观察五蕴无常,机智的罗云感到这是悟道的机会,立即就回去打坐修行了。

佛陀用餐之后出来散步,走到罗云修行的大树下。看见罗云努力的样子,心里很满意,就对罗云进行下一步的教导。他说,罗云应当修安般念,应当修行不净观,应当修行四无量心……教导了一通之后,佛陀又转回去了。

罗云听得迷迷糊糊的,佛陀说了这么多,但“安般念”具体应该怎么修呢?得问清楚才行。他走到佛陀的住处,先坐下来等候了一会,等佛陀有了闲空,这才恭敬发问。

佛陀告诉罗云,应当如实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呼吸的长短、冷暖、位置、有无……佛陀的表达是很细致的:

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罗云听清楚“安般念”的修行方法,告辞出去之后立即开始实践。也不知他用了多久的功夫,竟然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果。罗云向佛陀汇报自己的成就,佛陀则向众位比丘认可并赞叹了罗云。最后,佛陀说:

诸过去如来、等正觉,亦有此罗云比丘。欲言佛子,亦是罗云比丘。亲从佛生,法之上者。
佛陀说,过去诸佛的座下,也都有这样一位罗云比丘,他是佛陀的亲生儿子。

事实上,罗云确实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他的名字又译为罗睺罗、罗怙罗等,母亲是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在佛陀的弟子中,罗云后来被称为“密行第一”,是说他持戒持得好。

我喜欢这部经典,是因为它亲切而有味。佛陀寓慈爱于严肃教导之中,罗云则勤学善问,抓住了宝贵的悟道机会。也有点像孔夫子教导孔鲤的那一段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佛陀的儿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