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南王传奇》 -读书笔记

在朋友留言中看到《汾南王传奇》这本书的信息,是专门写雷哼哼的,便从孔网买了阅读。
此书出版于1999年,作者余广彤,猜想是荣河一带人,详情不了解。书是小说体裁,但纪实性很强,主人公雷哼哼改名为龙哼哼。
此书说雷哼哼最后没有死,跑到海外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雷哼哼以佛教居士身份随团回国,寻访妻儿。有位公安战线的老干部无意中看外宾资料,发现了某居士就是以前的匪首,与自己有血仇,便到宾馆堵截确认,想将其抓捕归案。因为当时的外交政策,也因为老领导做了劝解,这位公安干部就放下了前仇,对雷哼哼以礼相待。雷哼哼的亲生儿子早已夭折,但他见到了早已改嫁的老妻。他给妻子留了一笔钱,对方不收,雷哼哼只好带着复杂的心情怅然离去。
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回顾雷哼哼的历史。
雷哼哼做伪军时,勒索到一块漂亮的印度绸,想送给自己的相好,但绸子被伪军头目强行夺去。雷怀恨在心,夜里杀了伪军头目,约了同伴,带枪逃到黄河滩落脚,算是拉起了竿子。
北山里的阎锡山部队想收编雷哼哼,需要他先做一点抗日的表现,雷便去攻打了日军的一个据点,因此从阎军获得了一些装备。日军也拉拢他,送他一对金蛤蟆,所以雷部就不再好好抗日。阎军派了一支部队过去收编雷部,雷却以私人关系,拐走了这支阎军,扩充了实力。这样,就得罪了二战区阎军,被打击过好几次。
书中还写到了雷哼哼投八路的经历。
雷哼哼在陕西坐牢时,结识了一个朋友王海清。王海清后来被阎锡山派到荣河当县长,与雷继续交好,在阎军诱捕雷哼哼时还帮了忙。王海清又是亲共的,和八路军有联系。抗战结束以后,雷部驻扎在阎景村,蒋阎两方合兵围剿,雷部兵败。在王海清朋友的帮助下,雷部被八路军营救,之后就加入了八路军或解放军,当时解放区的报纸还报道过此事。
雷部在山区接受整编,生活比较清淡,几个亲信偷了群众的豆子,又引发了火灾。事后,雷的一个重要亲信受了处分,被关禁闭,雷部因此人心浮动,想再次反叛。当时,八路军在雷部配备了政工干部,雷把这些人都扣起来,下山之后,又用这些人交换了山上的家属。但下山途中,有干部趁机逃走,被雷部枪杀。其他的干部,后来都是礼貌送回的。其中一位干部,走前还和雷哼哼交换了佩枪。
书中对“三打运城”的事写得比较简单。“二打运城”时,雷哼哼率部突破中条山防线,进了运城,成为守城的生力军。书中只简要地说,雷部钻进了死地,最后被解放军歼灭了。
运城解放后,雷哼哼用诈死计逃脱。这本书说雷哼哼永远地逃走了,其他记载则说雷哼哼逃回了荣河,被当地干部抓捕,公审处决。处决时还有故事,行刑地点在郑村沟,雷部营救人员听成了程村,跑错了路,没有救出雷哼哼。
但小说为什么说雷哼哼逃走了呢?大概是传奇人物,必须要有一些传奇的故事,神龙见首不见尾才能算传奇。我在网上看另一篇写雷哼哼的文章,还是看出来一些玄机。
说在郑村沟里处决雷哼哼时,原计划是公审后执行枪决,但现场突然发生了混乱。一群年轻人声称要亲手杀雷哼哼,他们控制住现场的干部,把雷哼哼捆到柿子树上,乱人拥上,千刀万剐,把雷哼哼弄成了碎片。参与的人后来回忆说,雷哼哼剐了以后并不流血,身上的血都是凝固的。
如果这个雷哼哼是活的,身上的血怎么能是凝固的呢?如果是死的,又怎知道剐的真是雷哼哼本人呢?所以,这事情是存在疑点的。
《汾南王传奇》说雷哼哼没死,很可能在当地是有相关传说的。一群雷部人员,用千刀万剐的借口,趁乱换走了雷哼哼,剐掉的是另一具尸体。
书中的雷哼哼夫人,名叫李好看,应该是虚构的名字。她当时确实是被雷哼哼强娶的,但也算是正常的夫妻,在一起过着时好时坏的日子。
书中还写到一位爱国的老绅士,经常鼓动雷哼哼打日本。这人的名字虽然虚构了,但一看就知道是河津名人乔鹤仙。我以前听过这老先生一些零星的故事,他是河津县城人,抗战时隐居在上阳村,离我们村不远。日军在上阳村搞屠杀时,老先生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这书写到了雷哼哼的毋庄之役,把毋庄写成了汝庄,但偏偏没有写到孝原之役,很奇怪。
雷哼哼当伪军时的据点,书中说是“堡里村”,又名“堡儿里”。我疑心,雷哼哼的据点,实际上就是孝原庙。
为什么呢?我看到一篇资料,说雷哼哼反出日伪的时间是1942年。而孝原之役的时间,是1942年7月。雷哼哼的妻子,又是孝原人。
如果雷哼哼当初就驻扎在孝原庙,这一切就好解释了。
雷哼哼当伪军的时候,在孝原村娶了妻。然后,因为和伪军头目闹矛盾,杀人反叛。附近通化的日军知道后,立即派兵来镇压,在孝原村西被雷哼哼设伏击溃。雷哼哼获得了孝原庙以及通化日军的装备,然后才逃到了黄河滩自立为王。
当然,这些结论都是猜想出来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汾南王传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