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权

01

 

一个一直保持关注的话题了,刚好今天看见一个新闻,那位创办全国第1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的一番言论,又一次出现在弹窗中。

 

大概就是他的一位学生回校探望时,有了一番对全职太太不支持的言论,而后引发热议。

不止一次回想过,我是从什么时候的哪个节点开始关注这个话题的,具体时间节点记不得了,但与我母亲有莫大的关联,那段时光中见证了许多的事儿,而后也就热点话题与朋友有过讨论。

不久前的文字中写过,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和活法,但不建议女性朋友做全职太太。

02

 

我明确的关注女权这个话题,是由《傲骨贤妻》开始,内容我也只言片语的写过一丢丢了,但更多的我会想为什么会是那样一个时间节点和这个话题,今天在看见那篇报道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人”的作用,尤其是成长过程中,我会联想回忆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女性角色:

小学的班主任是女性,曾经住过楼上楼下,记得有一次晚上在楼下和小伙伴玩耍时,骂了脏话,从天上飘下来了班主任的声音,直呼我的名字,现在回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姑姑,大概刚上小学时,外出就业的她从北京给我带回了全套的《西游记》和一辆遥控车,是我认为爸妈那一辈人中最有能力的人,尔后在我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小姨,我能到成都读书的关键推动人物,如果没记错,我是2007年的6月左右到学校参加的升学考试,而我的表弟是同年8月出生的,在这期间我小姨好像还开车送我去过学校。(这段回忆我一直都很是怀疑,但它对塑造形象的影响是没法抹去的)

而她们俩的儿子,我都做过家长,时间还不算短。

03

 

老妈从来都是我教育的主导者,我爸呢,算是一位典型的理科男吧,虽说学历不高,但在我了解后感觉我爸的青春比我想象中精彩多了。

在我高考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就是一个做远大于说的人,还没来得及树立那种父亲的权威形象我就长大了。

小学之前爸妈两人忙着跑货运维持生计,早出晚归,实际陪伴的时间不算多,而我中学过后的所有学习生涯都住校度过,也就没有更多的感觉。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的所有大小事都是我妈做主,少有的几次争吵都是我爸挨打挨骂,而我爸呢,最多就是气不过摔了自己的手机,而我记忆中的这么20年来算得上争吵的不超过5次。

这样的环境也就导致,我后来在听到许多话题时,都会很茫然,家暴是什么玩意儿?女性地位低下又是什么鬼?男主外女主内?我妈好像都主。离婚又是什么操作?现在回想起也是挺有意思的。

单独提下姑姑家,他们家里从来都是姑父进厨房,所以在我的表弟眼中,男的进厨房不是天经地义?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浸入生活。

04

 

我身边似乎就没有那种在家庭内部事务中特别强势的男性,对外的强势就不说了,这个男性在生理上有天生的优势,人类都是第一时间靠视觉的生物。

就着之前的一个话题说一下,关于“女权”社会沿用父系社会架构的问题,在资本的力量下,所谓的女权标准都是男性定义的,解释权也都不在自己手上,谈再多也没有用。

人类进化史上某个时期的母系社会与劳动生产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女性捡拾果实是有基础保障的,而男性的狩猎有极大的随机性,吃饭靠谁,谁就是老大,然后随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就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个时期的中国妇女地位,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又一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不按性别相对均匀的分地,这也是现在的中国女性地位的一次奠基吧,又想到了温铁军巨佬关于男女权直指根源的说明。

贴一张图,《爱的博弈》中的一段描述

 

05

 

提一嘴关于未来的展望,随体力劳动的机械化,脑力劳动的占比不断提高,或许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权,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解决许多问题,当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女权觉醒后的思想极端化,是不是会造成生育率的下降?
人口老龄化与既得利益者的资源占用,会不会催生出更多有意思的恋爱婚姻观以及更多的思想?
拭目以待。

扯远了,回到最近的这件事,当事学生的后续回应和生活状态是我心目中的女权代表形象之一。

这位学生因为生孩子的空档期短暂的休整而引发了校长的那一番言论,其本人现在是一位教师,且对其老师的言论表示理解,完整的报道就不复述了,放几张图相对完整的呈现那个语境和意思。

 

 

 

 

06

 

顺道提提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话题,这个缓冲期在我看来,对于成年人来说挺搞笑的,当两个人平静的走到窗口办离婚时还让冷静,是把成年人当孩子看吗?

但事实却又是不少人的婚姻,结和离确实又像过家家。

就像我之前写道的,女权的前提是建立在独立完整的人格之上,有能力且有魄力去选择生活方式,并愿意承担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以选择做全职太太,也可以选做职场精英,这不冲突,不过是相对来说全职太太的风险会更高,而许多女性在对风险未知的情况下做了选择,而后因为不好的结果成为反面教材。

着实看不懂那些还要踩上两脚的人,感性和愿意付出甚至牺牲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嘲讽点了?

就以校长言论的报道为例,如果换个人来说呢?如果当事人换一种回应呢?是不是又得吵翻天、

虽然我一直写的“女权”,但我更喜欢“平权”的说法,这是把大家都当成年人看待的视角,而成年人看世界的方式,又会对未成年的世界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先这样吧,写到老妈还是在回避,或者说话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于女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