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之后,又一次尝试认真的写一写读后感,刚好朋友送了个小本。虽然对这个封面表示困惑,但白板的内页还是让人好感顿生。
开始正题,《基因传》是一本机缘巧合下买的书,但我的书,又有多少不是呢?
原本想找的是讲人类大历史的书籍,从物种起源开始,基因的形成,多角度说一说人类现在的种种习惯,疾病的形成。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那本书,也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重构了自己的记忆。
整本书的内容更像是闲谈,有种想到什么写什么,附带自己随笔的感觉,或许这也是我为什么能看下去的原因吧。
记忆中这本书看了一年多,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多少具体内容,但有两个点还是记得很清楚:
1.基因的遗传与改变,或者说看似非基因信息的留存
2.关于基因改造的思考与探索
01
第1个点,是那个故事,关于饥荒后的群体,其孙子辈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几率会大幅增长,但从基因信息来说无法直观的体现如此大的差异。
是不是就像计算机的冗余信息一样,那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在特定时刻的特殊响应。
02
关于基因改造的思考,从不知道多少的书籍、电影中发现,并得到了探索与思考。《X战警》的诞生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关于二战纳粹所犯下的罪行,我想不会有人说毫不知情。
有一个神奇的说法,记不清是在哪看到的了:
男人和女人因为染色体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划分为两个物种。
还讨论了随着遗传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少与缺失,男人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女性可以不再依靠男性便完成孕育后代的事。
技术进步引发思考方式的改变,就好比让10年前的人来到现在,TA再聪明也得适应一下电子支付对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而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又都是由少数人的思考所带来的,这种互相成就的方式很是令人着迷。
当我们自认为掌握了全部的基因信息,并能够做到对每一个信息进行完全的编辑时,它的邻居的房屋是不是还能完好的保存呢?
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的一点,就是现在我所看到的——大自然偏爱平衡的力量:
剧毒之物旁边通常会有解药
绝处总有逢生的机会
……
而所谓的极致力量也必然会导致崩塌,那么崩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说,是不是另一种制衡呢?
换一个角度来说,人类存在于这宇宙间,不过短短的光阴,换一个计量单位,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短短的百年已经可以做太多的事。
说到这,又想到自己生在中国,这个历史古国留下了太多关于长生、永生的思考,哪怕不曾研究也有着独特的底蕴。
03
而关于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思考,其实在书本以外,差不多600页的书籍却只带给了我这么一点点思索,是不是有些单薄呢?
但思考又如何能用文字的多少来衡量呢?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一段,有多少人又能看明白?
思考更多的是留下种子,生根发芽,就各凭造化了。
当年练字还能背这一段,现在就只记得两句了,有趣。
这又是一篇没有写时间的文字,好玩。
在自己的公众号可以瞎折腾,也就试一试这些排版什么的,从今天开始,每一篇文字都录下音频,也算锻炼一下自己说话。
先附在最后吧,放前面感觉怪吓人的。
读书节,发一发读书笔记,还是应景的,就是编辑时间让另几篇字躺在了素材库。
无心可猜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