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道德经》分享交流会里面所有道友的陪伴。每周花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道德经》,很多地方给我以震撼,现在我把自己学习过程当中有感觉的一些地方做一总结。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于平凡生活之中修行,无为之处最有为。何谓修行——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这里的“该”是应该的“该”,然而我的老师之前却说,无论是我们的亲人还是朋友,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和必须为我们做的。那么修行是我们应该和必须为自己做的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道,不在终南山上,它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里,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吃饭,睡觉,学习和工作,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前不久小姨给我讲了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子,从下到大不洗脚就不睡觉。于细节之中见习惯,于习惯之中看命运,后来,那个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洗脚并非修行,可每天洗脚就算得上是修行了。
居善地。中国人讲究风水,风水轮流转,说明风水是会运动的,而最好的风水,就是对最亲近的人保持耐心和爱。讲到家庭的风水,我又想到了家风。我觉得修行不仅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还会影响家庭。修行自己,进而影响到传承的家风,才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反观当今社会,有些家长只顾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等孩子后来的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试问,忘记修行自己、忽视自己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的父母,算得上是真正对家庭负责的人吗?留守儿童问题太复杂,暂且不谈。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句话里的辎重,我理解为名利。我靠名利活着,但我活着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名利,就如同儒家的君子不仁一样,不仅仅追求仁,还要追求比仁更高的理想目标。 致虚极,守静笃。诸葛亮也说,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前不久在《为你读诗》的公众号上看到了一句话,人越靠近自己梦想,就越安静。结合我的个人经验,写作是需要心境的,不能安静下来,便无法思考着写东西。我很佩服我的一个朋友,他花了两天时间在图书馆,什么都没有做,就只是规划自己的人生。不是有句话吗?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似乎凡是正确的事情,都是合乎道的。
《道德经》里面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仍旧是现在的我们苦苦追求的,例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勤俭养德;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尊师重道;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但行好事,莫问好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尊重规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清自我等等。
古人讲,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要想修成正果,器量见识,文才技艺都不可少,于修行而言,《道德经》不过是一个载体,真正的道存在于大千世界之中。此外,如何在生活之中践行,让我们幸福地生活才是真正重要的,毕竟所有的智慧都会殊途同归,而幸福应该是唯一的终点。我想,我理解的这些东西,不过是《道德经》的皮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会理解得更透彻,我的修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