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崖上的小榆树

土崖上的小榆树

文|龚稳年

  秋高气爽,晨曦初露。我上八里塬去锻炼。刚到半坡,有点气喘,也就放慢脚步。一抬头,眼前一亮,心头一颤。在陡峭的黄土崖壁上竟然长着一棵小榆树!它的躯干有几段稍有弯曲,也还算挺拔,叶子鲜绿,生机勃勃。

它的周围,除了焦黄的崖土,再也没有其它植物生长,不像其它草木周围或多或少有些点缀,显得有些寂寞。因而它的身姿就格外显眼。它紧贴着悬崖,周围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简直像镶嵌在土崖上的一幅剪贴画!

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很难想像它的根究竟是怎样长到如此坚硬的土层里的。树干好像一枝硬插入坚硬黄土里的木棍,但不太浓密的枝叶告诉我,它是一棵活生生的树。它竟然在如此贫脊干涸的黄土绝壁上,在这般荒凉残酷的环境中苦苦挣扎着,顽强悲壮地生长着,它是显得那么艰难无助!感慨之余,不由得心头一阵酸楚。

  由此想到了宇宙万物,投胎来到世间,生存的条件和环境由不得自己来选择,或随遇而安,或任凭摆布,或顽强抗争……,生是机缘,死是归宿。生死之间,即在取舍。命运臧否,在天乎?在己乎?

  于是想到了天险华山绝壁上的青松。它身临万丈深渊,扎根于悬崖绝壁缝隙之间,上饮玉露,下汲雨水,吸纳枯枝败叶腐烂后仅有的微薄养分,却能郁郁葱葱,虬劲张扬,尽览风云变幻,洞察人间沧桑。

   又想到大漠中的胡杨。当地人说,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树叶,躯干虬劲扭曲而又姿态万千。秋风瑟瑟,落叶纷纷,你如果徜徉期间,定会魂萦梦绕,浮想联翩,难免要思考人生价值,抒发“人生如梦”的慨叹。

  由胡杨又联想到胡杨林中的骆驼。这些被誉为沙漠之舟的生灵,尤其令人敬佩。据说人的生理极限仅有七天,而骆驼花沙漠中行进不吃不喝可以坚持半月之久,是人类的两倍。黄沙漫漫,一望无际,身负重物,沿着沙丘,缓缓前行,驼铃叮当,前路迷茫……。也许环境越是恶劣越能锻炼品格和机能,促使其超越极限吧。那棵小榆树也该是如此吧。

  其实在恶劣艰苦环境下顽强生存的生物远不止这些。看吧,坡道水泥路夹缝处顽强生长的小草,石缝间盛开的野花,不知让人畜践踏了多少遍,仍然不屈不挠地生长,绽放着芳姿,吐露着馨香。

   即使缈小到最不起眼的默默无闻的苔藓,也不甘寂寞,要尽力展示生存的价值。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格外令人感动。诗曰:“白日不到处,恰自青春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尽管生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不论生存条件如何艰难,青春也照样萌动!尽管花儿像米粒那样微小,但我照样要像牡丹那样开放!何等自信,何等自豪!不卑不亢,不甘下风,大格局,正能量!这岂不令那些稍遇挫折就自暴自弃,甘心堕落,不思进取的某些人汗颜吗?

  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的代表作《竹石》,就是对此类境界生动又深刻的写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表现为一种定力,一种恒心,“千磨万击”更“坚劲”,表现为一种顽强精神,“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为一种乐观潇洒的胸襟和风度。此乃奋斗者灵魂也。

  大凡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者必定具有一种非凡的品格和意志,具有一种崇高伟大的灵魂。这种品格和意志也许是来源于某种神圣的信仰,来源于一种憧憬美好未来和努力展示自我的内在动力吧。

  不由自主又想到了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只有泱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种文化一个文明,而这种文明的特质就是坚韧不屈与命运顽强抗争。这在古代神话中可见端倪,正好与西方文明形成鲜明对比。《圣经》故事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表现了西方人遇到困难挫折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中华民族的先祖首先想到的是舍生忘死,攻艰克难,与其奋斗。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丶精卫填海等等,足以证明之。

“广大村民,抓紧时间做核酸了”一阵广播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

面对新冠疫情,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抗击病毒。而所谓“人权至上”、医疗水平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躺平,躺以待毙!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灿烂的朝阳照耀在秦岭顶上,金光闪闪。俯瞰那我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皇甫川,车水马龙,农机轰鸣,稻谷泛黄,瓜果飘香,一派收获的繁忙景象。

脚下这条坡,不知先辈们为了生存,走过多少遍,淌过多少汗,流过多少泪。沧海桑田,时代巨变。那棵生在黄土崖上的小榆树,不就是先辈们那些艰苦岁月的象征吗?不就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不畏艰难险阻力图振兴伟大精神的象征吗?

我莫名地流连在那棵小榆树下。感慨之余,一种敬畏的情愫油然而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土崖上的小榆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