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甩掉多余的顾虑”

论“甩掉多余的顾虑”

文|冷丁

一件小事,有时尽管小到极致,但它带给人的影响和启迪,却是巨大而深刻的。

平台上有篇文章,说一位中学生挑着一担秧苗,行进在泥泞的田埂上,当他裹脚不前时,在母亲的提醒下,脱掉外衣和鞋袜,即刻觉得脚稳、担轻,很顺利地把秧苗挑到田里。何矣?正如这位母亲所言:“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衣服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好一个 “甩掉了多余的顾虑”,一语中的,凡语中却蕴藏着真理。是呀,困顿泥泞,弃去鞋袜衣物,甩掉“顾虑”,集中精力,则事半功倍。由此可见,顾虑重重,便是前进路上人为“设置”的障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山壑”。它禁锢人的思维,桎梏人的智慧,束缚人的手脚,使人难有作为。

因此,唯有“甩掉多余的顾虑”,放下沉重的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方可行远而成功;唯有“甩掉多余的顾虑”,方可重拾信心,铸就信仰,才会或舍身取义,或出生入死,或赴汤蹈火,或大义凛然。

革命先烈们“甩掉多余的顾虑”,才会“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其大义之举让高山仰止 ,与日月同辉;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甩掉多余的顾虑”,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才会以血肉之躯堵枪眼、战烈火、舍身炸碉堡,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之歌;“两弹一星”的功勋们,“甩掉多余的顾虑”,才会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甚至抛却亲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科研之中,殚精竭虑,终于大功告成。以此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才使其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不会停顿,还在继续着她的脚步。新的璀璨奇葩依然在“甩掉多余的顾虑”中绽放,成为历史佳话,亦广为传颂。

彭德怀,一个戎马一生身为开国元勋且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犯颜上书进谏,论政措之错失,揭时局之弊端,为国谋策,为人民鼓与呼,虽身陷政治低谷,后又成为阶下囚,沦为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所谓的“千古罪人”,但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铮铮铁骨,他的家国情怀,历史早已写就,并彪炳于史册。试想,如果他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他斤斤计较自己的荣辱得失,如果他奴颜媚骨,患得患失,见风使舵,不“甩掉多余的顾虑”,就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为民请命、为万世立太平的民族英雄,成为树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峨丰碑。

张志新,一个弱女子,在“文革”那个人妖颠倒的特殊年代,“甩掉多余的顾虑”--是否株连亲人?是否身败名裂?是否丢掉性命?都全然不顾,勇敢地举起反“极左”的大旗,为国之混乱而忧心忡忡,给被诬陷的老干部鸣冤叫屈,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顽强抗争……为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发出一声呐喊,成为时代屈指可数的巾帼英雄。但她付出的代价也够沉重--割喉之后被枪决--唯恐她那雷霆似的正义之声,震动山河,再度响彻云天,而且延绵不绝……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斗士,不缺少英雄。“甩掉多余的顾虑”,去行大义之举,趟过激流,铸就辉煌,而且比比皆是。

韩愈,选择在沉默中发声,只为以表赤诚。眼看因朝拜一指佛骨害得百姓倾家荡产,他岂能坐视不管?!气愤之余,一封《论佛骨表》呈于天子,言语之尖刻、犀利,竟引起唐太宗的震怒,使其险些命丧黄泉。难道他不知顾惜自己的妻子?不知顾惜自己尚未出襁褓的孩子?他的功成名就也刚刚开始,正值仕途春风得意时,他舍得丢弃?。而他,却选择放下,“甩掉多余的顾虑”,只为社稷,只为苍生。我们似乎看到一位苍颜老者,俯首呈上“谏表”,又颤巍巍走下殿堂,从此,走向黑暗。

“雪拥蓝关马不前”。是的,韩愈的路注定艰难。身为臣子,为社稷除弊端,为圣上分忧虑,为苍生谋福祉,是臣之本分。管什么顾虑,谈什么得失,赤诚之心苍天可鉴呐!

谭嗣同,同样,“甩掉多余的顾虑”,参与变法,为国之富强呼号、奔走,最终在菜市口的一抹残阳中,“自我横刀向天笑”,撒尽一腔热血,成就了“民族脊梁式人物”的千古美名。

所以, “甩掉多余的顾虑”,等于扯开迈步的羁绊,方可心无旁骛,专注一隅,向目标奋进。但也意味着可能要抛却曾有的成就与荣耀,意味着自此或将走向黑暗与深渊。可唯有如此,才能有所作为,铸就人生的辉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论“甩掉多余的顾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