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长时间没有吃到面甜可口的烤红薯了。今天,妻去县城办事,顺路从商贸楼前一个卖烤红薯的那儿,买了几个烤红薯带回来。到家后,我第一时间便闻到了烤红薯那香甜的味儿,乐呵呵地一口气便吃下两个烤红薯。惊得妻说我是“红薯客”。
“红薯客”,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熟悉的回忆。小时候,母亲就时常这么称呼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红薯度过的。
那时候,我的家乡还是“一大二公”的大锅饭时代,父亲参加乡里的工作组去外村“整风”,哥哥去部队当了兵,姐姐去修通县城的公路,家里就剩下母亲和上小学的我。早饭,我们吃熬好的红薯小米稀饭;午饭,我们吃红薯做成的饸饹或搅团;晚饭,我们就擎着蒸熟的红薯吃。母亲偶尔也用红薯做成菜鱼鱼或用红薯粉面做成凉粉,给我改善一下生活。
那时,红薯因为好栽、易活、产量高,受到乡亲们的青睐。家乡的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见到红薯的身影。那年月,多亏了红薯呀。要不,家乡的人们可得挨饿肚子了。
后来,家乡实行了责任制,土地承包到了户,人们搞起了多种经营,栽种起了果树,乡亲们的日子日渐富裕起来了。红薯却从此从家乡的田间销声匿迹了。可是,吃腻了白面馒头的我,却时常想念起昔日吃过的各种红薯美味。
有好几次去城里办事,看到街道上有卖烤红薯的。闻着香甜的烤红薯味,我顿时产生一种惺惺相惜之感。后来,虽有亲朋好友也送过几回的红薯,但终因数量太少,孩子们又一个个争抢着要吃,终究没能一饱口福。
这不,今天妻一买回几个香甜可口的烤红薯,我便第一时间拿出两个,狼吞虎咽地品尝起来,丝毫不顾及自己文人的文雅形象。
我爱吃烤红薯,我与红薯有着不解之缘。今生今世我做定了“红薯客”。
作者简介
赵学潮,笔名:赵聪、成澄、任戈,澄城县作协会员,酷爱儿童文学,曾兼任多家少儿报刊特约编辑,先后在《红蜻蜓》《少年文艺》《中外童话》《新小读者》《语文报》《新新小学生》《现代家庭报》《陕西农村报》等报刊发表诗歌、童话、散文、小小说等作品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