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外
(散 文)
作者:张 也
秋天到了,满树上的核桃又大又圆,一个黑人留学生估摸着家乡也门的朋友没有见过中国的这个东西,就用快递发了一箱带皮的核桃过去。过几天朋友把核桃寄回来了,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六月份你寄了一箱中国的粽子,说是中国人过传统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我们收到以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中国的粽子,粽子确实好吃,就是皮太难嚼,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拿来打汁机打成汁,全家人才喝完。这一回你邮寄来的水果皮倒不怎么难吃,就是核太大太硬,所以给你寄回去,兴许还能当成种子。“真是个老外”,黑人留学生骂家乡的人是老外。
一个学汉语语言学的加拿大留学生骂中国人是老外,中国人大为恼火,明明他自己是老外,现在却喧宾夺主,倒过来说我们中国人是老外,就严肃起面孔来问他为什么?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从仓颉造字开始就讲究的是象形文字,可是你们却把“牛”字当“半”字用,把“半”字当“牛”字用,说出来你们还不服气。因为“半”就是一半的意思,而“牛”长着两只角,明白了没有?真是老外。还有“方”和“圆”,方字写出来有圆的感觉,而圆字却是四四方方的一个方块,如果把这两个字的叫法调换一下就合适。还有凤凰的“凤”和鸭子的“鸭”,明明凤凰甲鸟,鸭子是凡鸟,而你们写凤凰的“凤”字却写成了凡鸟,而鸭子本来应该是凡鸟,你们却写成了甲鸟。你们说对不对?真是老外。
中国一个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在宴会大厅里共进晚餐时,大厅里的背景音乐响了起来,代表团一听觉得不对劲,这个背景音乐不是别的,而是抗战时候的电影插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陪同的日本朋友可能明白过来了,笑眯眯的对代表团的朋友说:“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老外,我们选来选去,觉得只有这首歌曲能够代表咱们两国人民的心愿”。
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时和中国领导人互相交流,总统问:“主席先生,你们中国人从古到今怎么只记得一个吃字?吃苦、吃亏、咬文嚼字、吃不消、吃软豆腐,能不能抛开这个‘吃’字”?中国领导人笑着说:“总统先生,我们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是从饥饿中走过来的,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的压迫、欺辱、剥削,民不聊生,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所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个‘吃’字。这个‘吃’字不但让中国人民永远记住历史上的屈辱的苦难,也让我们的孙后代远不要忘记吃亏、吃苦的教训。如果不想说这个‘吃’字,只要在前面加上一个‘不’字就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吃软、不吃硬、不吃你那一套”。总统说:“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要学懂很不容易,看来我们是真正的老外”。
一个日本美女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和这位女士对话,把在场的人都震了。这个日本女士不光会说普通话,而且对地方方言十分精通,四川方言、河南方言、陕西方言、广东方言她说的溜溜的,这都不算啥,她竟然用新疆维吾尔族语言给大家讲起了新疆的风土人情,把观众听得云里雾里。主持人立马说:“打住,打住,我们中央台除了尼格买提,大多数人都听不懂维吾尔族语”。过了一会,主持人问:“我怎么觉得你像韩国朋友”?美女说:“我哪像棒子,我明明是鬼子,连这个都看不出来,你真是一个老外”。
上海复旦大学几个同学在一起聊天,有一个女同学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同学走了以后,从美国来的这个女生问身边的中国学生:“方便是什么意思”?回答说:“就是上厕所”。美国的留学生记住了。有一回一个同学打电话给这位美国留学生说:“哪天等我方便的时候请你去吃饭”,这个美国留学生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等方便的时候才请我吃饭?过了一会儿,这个中国的朋友见对方没有反应,就补充说:“或者哪天等你方便的时候咱们在一起吃中国小吃”。美国留学生更加不理解了,问:“为什么不找一个别的时间,偏偏要找一个我方便的时间”?中国朋友没有明白这位老外的想法,继续说:“或者哪天咱们两个都方便的时候在一起吃饭”。这位美国留学生简直晕了。
更加让这个老外不可思议的是,她去超市购物,在食品档里满世界都是方便面,她怎么也想不通,中国人竟然把方便做成了面。她什么都不想买了,从超市里冲出来,恶心的差一点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