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何时起步都不迟

她是谁?据《河南日报》报道,她叫王玉兰,河南郑州人,今年64岁,是一位在郑州黄河科技学院行政楼打扫公厕的保洁员。干完工作之余,王阿姨就拿着书和手机,阅读名人传记,优美散文等,写下读书笔记。王玉兰当年高考失利,她说:“记不清多少次了,我梦见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在梦里哭醒过好多次”。而如今在她心底,存留的大学梦想,一刻也没有熄灭!
年过花甲的保洁员阿姨在厕所里学习的照片在朋友圈里热传后,王玉兰一度成了网红。
吹灭读书灯 , 一身都是月。年轻时的玉兰阿姨,高考时仅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退休之后,闲不住的她托人找份保洁工作。条件只有一个——一定要在大学里。
在郑州黄河科技学院做厕所保洁的3年里,她利用每一个工作的间隙,在厕所和保洁间的角落里,不停地看书、做笔记。
玉兰阿姨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同校刘老师的注意。便拍下她在厕所窗边看书做笔记的照片,出于感动上传到了网上。所以玉兰阿姨迅速走红。
被感动的一位网友评论到:我之所以感动,并不只是因为她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的这种行为。更是因为看书时的她,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满足和笑容以及持之以恒对知识的渴求,有着融化一切的力量。
看到这则消息已有些时日了,每每想起王玉兰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照片时,心灵为之震撼,更为之敬佩!这是我想起宋真宗赵恒在他的著名谚语《劝学诗》中的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其目的虽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但根本在于参政治国,为民效力,这才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我认为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对青年学子的寄语是一脉相承的。他“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其实,关于从小立志发奋读书学习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一东汉著名政治家孙敬和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悬梁刺股的故事、西汉时期出身农民的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手不释卷不懈学习的故事、还有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等等、等等。
北宋汪诛在他的五绝诗《袁冠南》 中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此诗言俗而旨远,精辟又哲理啊!
我们知道,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通过读书还可以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有人曾说:世间最动人的风景是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其实在自己的心中和文字里,守着心中这一方净土,写喜欢的文字,因为文字里有花香、雨露、云霞、感动、忠诚等。不用在意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终会在文字里淡然释怀。
当然,在这个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时代,“短平快”仿佛成为了常态,但是,短阅读不等于浅阅读。阅读本身不是力量的来源,只有阅读所触发的思考和情绪才是。
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鲍鹏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
王稼句先生在给黄岳年《弱水书话》出版的序言中说:“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黄岳年)对于书,就像对爱情一样,忠贞不渝,一往情深。这样纯粹的读书人,真是越多好,可惜如今确实不是太多了。”
而保洁阿姨王玉兰、快递小哥雷海、残障青年庞小平、电商平台周晓琴等人见缝插针,忘我学习的精神当属榜样,令人敬佩!

作 者 简 介:
汪开授,笔名智叟,武威凉州区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学习,何时起步都不迟
分享到: 更多 (0)